返回第一百九十四章 军改(第1/3页)  三国之孙氏强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刘璋性情柔弱宽容,缺乏威信谋略,不能有效处理刘焉死后的一些问题,于是赵韪原形毕露,勾结州中世家望族,又暗中指使束州流寇对百姓巧取豪夺,一时间百姓怨声载道,士人埋怨叛离。

    赵韪借此机会告诉刘璋,他驻兵朐腮,一方面清剿叛乱,另一方面防备刘表。

    这里值得一说的是,如果没有孙策的介入,历史上甘宁还曾在此反抗过赵韪的统治,可惜被击溃才流亡得荆州。

    可事实是,赵韪介入后,乱情虽然有所平息,但也并未根治,‘不得已’只好又上书刘璋,他必须长期在此驻扎,再有所命,可指令他人。

    言下之意便是:我赵韪就在这当土皇帝了,你刘璋也别再给我另外派什么任务。

    待刘璋反应过来,赵韪势力大成,想后悔也没用,再加上张鲁又阴奉阳违,不得已只好默认现状。

    而陈庆之正是看到这个节骨眼,认为现在刘璋不得势,不得民,整个益州又乱成一锅粥,只要刘璋与张鲁,或者与赵韪爆发战争,那就是他们入益州的时机。

    在此之前,刘备必须要给世人一个关爱百姓的仁君、明君形象,如此他们才能在益州争夺战中,不被百姓所排斥。

    至于孙策给的三年时间,陈庆之估计,他们在此根本不可能待这么久,因为一旦时日长了,百姓就会习惯,当百姓产生习惯的心理,他们就正真成了‘外人’,再想入益州便是难上加难。

    所以即使刘璋不和赵韪亦或张鲁爆发矛盾,陈庆之也要想办法激化这个矛盾,如此才有可趁之机。

    十月,大地换上了一层金色的衣装,今年是难得的一个丰收之年,青徐扬,包括灾后重建的豫州,都有一个高产。

    上个月,刘表最终还是选择了妥协,用金银珠宝,换取了和平,而饿得面黄肌瘦的蔡瑁所部,也一个没死的全部赎回。

    孙策也算人道,没有断他们水源和粮食,还差人送进城去。

    王训、薛礼、张辽对此印象是很深刻的,以至于每每回忆起这道指令,三人后背都会不寒而栗。

    ‘水源别断,也别投毒,给他们管够。至于粮食嘛,三天配一次糠,五天配一次粥,总之按照两分饱的程度配备’

    蔡瑁这一仗是打出阴影了,但凡有人跟他提到,或听到糠这个字,都会不由自主的菊花一紧,要知道糠是很难消化的,出恭就是一种受罪,而他受了半年的这种罪。

    后来有新迁入的百姓回忆说:整个宛城到处是地洞,树上啥也没有,光秃秃的。

    挖洞做什么?

    挖洞逮老鼠啊!反正事后出生的孩童,不出城,是不知道老鼠为何物。

    随着刘表的罢兵,解烦军也正式撤军,曹操跟着也立即回军,刘协已经正式脱离他的掌控,和郭子仪、杨奉、张济尊天子刘协于洛阳。

    也就是这个消息,孙策才知道张济也背叛了郭汜,那这就意味着,长安朝廷即将走到最后。

    刘协摆脱了曹操的控制后,没有食言,给孙策跳了一级,直接封为镇东将军。

    袁绍的大将军没动,只是派使好好抚慰,顺便肯定了他对公孙瓒的讨伐,袁绍也顺着杆子往上爬,为袁尚讨要了幽州刺史。

    至于曹操则从司空降为兖州刺史,这把他也气了个够呛,按刘协的本意,是要打为乱党的,好在郭子仪及时劝阻,向他分析了实际情况,当下他们的首要敌人,于公于私都只能是郭汜,而非曹操。

    况且还有袁绍和孙策在旁牵制,曹操翻不出多大浪花,待收拾了郭汜回过头来,再定曹操的罪也不迟。

    有了镇东将军一职,孙策开始考虑手下人员的官职情况,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他还是打算让手下文武有一个正统官位。

    但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