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一章 长安后话(第2/4页)  三国之孙氏强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立了这么大一功劳,却还是白身,怎么也说不过去。

    “爱卿之言甚是”稍作停顿“朕意已决!关中军罪微者不予过问,罪轻且愿意投诚者也不予过问,罪重者,只罚其人充军边塞,家小无责,杨大人此事便交于你负责,速速拟诏传发出去”

    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不需要多久,孙策就会感叹,真是脑袋被门压了,才会对刘协有今日这番提议,实实在在的是悔到肠子都青了。

    “说完罚,朕当做到赏罚分明,作为此次的大功臣,不知爱卿想要何赏赐?”

    目前看来,孙策当下还真有不少兑换点可以获取,只要拿了董卓一血,当个太守,再把蔡邕要来,那么至少有37个兑换点就到手了。

    “草民没当过官,听闻青州黄巾正闹腾得厉害,想去那边当个太守,保境护民;再有就是草民一介武夫,不懂政事,听闻蔡大人博学多才,政见以民,想请蔡大人同去帮衬帮衬;最后便是家父痛恨董卓久矣,草民想亲手取其性命,以抚家父之愿”

    这三个要求并不是很过分,尤其是第二个,连刘协都看出来,是孙策在帮蔡邕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就现在的状况,刘协可以没有蔡邕,但不能没有王允。

    “这三件事朕到觉得无不可,只是”

    见刘协看向自己,杨彪想了想答道“年前听闻乐安太守死于黄祸,当有空闲”

    “乐安?好像很偏远那,不知爱卿是否可以留下,也好让朕时常聆听教诲”

    留下?那怎么可能,孙策可是打算去追求诗和远方的“若陛下真想听草民的建议,那草民在此先试言,不知陛下可否倾听?”

    “朕洗耳恭听”

    “自古,君不必励于臣,臣不必仁于君,是以君有君章,臣有臣纲,君之利在于臣,臣之能在于治,君明臣,臣知君,如此而已。草民若居于庙堂犹如鸟困于笼,只可赏不可用矣”

    “爱卿之意朕已知晓了,孙策听封”

    “草民在”

    “孙策除贼c救驾有功,特封为讨逆将军;另青州黄巾余孽反复,命你即刻领兵平乱,兼任乐安太守。朕允你从李肃和皇甫嵩处各选五百兵,望孙将军切莫辜负朕的好意”

    给了个杂号将军,挺让孙策意外的,一般来说,杂号将军就相当于是一方大员,往大了说可以做刺史,再差也是太守之职。

    而这官职也不是刘协的临时起意,是和王允杨彪商议后的结果。

    “谢陛下,蔡大人不知您意下如何?”

    “老夫便随孙讨逆前往任职吧”蔡邕知道当朝一哥不待见他,外出或许是个更好的选择。

    只擢升孙策一人自然是不可能,所有参与谋划董卓的人,都逐一得到赏赐,即使吕布全程撩妹,也如历史上那样被封为温侯。

    杨延平和杨延定的身份问题,让吕布耿耿于怀,首先他是真的很欣赏这两人,本打算找机会给他们立功,便可封妻荫子,谁知到头来是他一厢情愿。

    这已经是第二次被孙策算计,说不记恨是不可能的,可现在两人是同僚,他吕布又是第三次跳槽,讲难听点,他自己都害臊,犯不着再给自己没事找事,孙策要离京,他是一百个愿意。

    “陛下,末将有事启奏”

    听吕布要发言,孙策赶紧竖起耳朵,两人迟早都会有交集,而且他打心底里希望吕布能有个善终,无关个人立场,完全是为其个人魅力所折服。

    何况两人真没有要到撂摊子干架的地步,当时的立场不同而已,要不哪有那么多降将,甘宁干翻了凌操之后,凌统也没有过分的不识大局不是,所以但有可能,孙策还是愿意搭个坡让他下来。

    “吕爱卿且言”吕布,刘协其实没有那么反感,事实上对于董卓集团,就如他颁布的命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