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九章 番外(除夕篇上)(第1/2页)  捌佰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关于对联有一说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是禾生儿小时候自学的第一首古诗,第一次背诵时很兴奋,还在老妈面前炫耀会唐诗了。后来老妈说这是宋代王安石的诗,这才有一点儿瘪嘴了。

    不过他也因此在以后的炫耀中又多了一个新词:屠苏。这是因为古代人总喜欢三十夜全家聚在一体,喝一种用屠苏泡制的酒,说是可以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那时候老妈每到了三十夜,都叫禾生儿去请刻图章的杨二,把这两句诗写成大红对联贴在大门上,让传统的节日更多一点温文尔雅的古贤韵味。

    禾生儿因此记住了这一首诗,也因此记住了春节里面还当有一种温文尔雅的古贤韵味。

    那时候春节有这习惯,凡是有门的地方都得贴对联。换句话说,也只有贴上了你的对联,那才能算是你家的地儿。这话好像说得有些矫情,但是事实上一般家庭的主事人都是这样地教训他们的下人。

    每年三十夜的团圆饭,正当禾生儿准备到桌上挑肥拣瘦之时,已经成为了死鬼的鬼奶奶那时总是要按住他高举起的筷子,用很严肃的表情向他查点:后门的对子有没有贴,街门口陈胡子大门上的对子有没有贴,隔壁袁二门上的对子有没有贴?因为这些地方过去都是我们家的产业。不过现在都不是了,但是鬼奶奶曾经断定过,将来一定会是。事实证明,所有这些到了将来,还也真的重新又成为了禾生儿家的产业。

    每当禾生儿完成了这些任务,老奶奶都会奖励给他一个价值五毛人民币的超级大红包,这也是很让别人眼热的一份兼职。

    今年禾生儿又赶回家贴对联了,现在的老奶奶已经成了只能在家神柜上向老年痴呆的老妈妈发号司令的主。

    禾生儿夹着一卷对联,扛起长条凳,拎着浆糊桶,正准备朝门口跑,突然听到了老年痴呆的妈妈得啵得啵地说,老奶奶,老奶奶,家神柜

    禾生儿扭头细看,在鬼奶奶的镜框儿面前竟然也有一卷儿红对联,并且还又有一个也是用红纸包裹的大大的红包,拆开来一看,全是五毛钱一张的毛票,厚厚的一叠,数起来整整一百张。哦,她老人家也知道现在的劳务费已经涨价了。

    2)年关结帐

    三十夜禾生儿心里很纠结。本来指望拿一笔钱回来去还老娘舅的帐,可是电话找到了那个工程老板,却说是上头的钱一直没有划拨下来,他这年关手头也紧,还是等开过年来再说吧。

    不过老娘舅的帐已经拖了五年,虽然见了面一直没有说什么,但是他今年要从学校总务的位子上退休了,这一笔钱总在他管得账上挂着,也实在是说不过去。还有手下的一些师傅,现在都在等着他发工钱回家过年,再说自古也有欠账不过三十夜的说法。

    再拨打那个工程老板的电话,那电话里只变成了一种电子语音的忽悠:您拨打的用户启用了语音信箱,如需留言请按一

    没有办法想了,现在只能指望老年痴呆妈妈的棺材本儿了。就正这么想着,他突然看到原先正偎依在圈椅里打瞌睡的老妈爬起了身,又一步一摇的跑到死鬼奶奶那儿去敬香了。敬好了香以后又冒冒失失地说,刚才有一帮装潢的师傅来,留下了话,说今天晚上要来一起合伙儿吃年夜饭这一段话很长,但是这回破例没有一点点的结巴。

    禾生儿还是拿了老妈镜箱里的那个红绸包儿去了老娘舅的家。老娘舅见他是来还帐的,很高兴,说这下好,这下不再为那笔窝帐愁心思了。

    老娘舅收好了那笔钱,就和禾生儿喝茶闲聊,禾生儿哪有闲功夫,只是敷衍着。正这时老娘舅接了一个电话,在电话里喊了老半天的喂,都没有喊到打电话的人。

    老娘舅突然就像变了个人,嘴里头一直叽叽咕咕:饭吃饱了没事干好人其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