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章 巨额补偿(第1/2页)  人猿情未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边放下昏迷中的谢天暂且不表。

    话说在远离这片原始森林的另一方,一个小山村。谢天的母亲,自从儿子留城工作以后。只是在头一年回过一次家。因为工作忙,压力大,平时联系的也少。为了不给儿子添麻烦,谢天妈妈就一直一个人生活在农村里。喂了几头猪,养了一群鸡,种着一片地。每天看似悠闲,却又忙忙碌碌。

    全村人和她的情况差不多,基本都是子女在外地,全是留守老人。也是常年子女不联系。甚至有一位八十多岁的沈大爷,大家发现他有半个月没出家门了。才担心他病了,屋里门反锁着。又敲不开门,才从其他渠道问到了他子女的电话号码。等家里人让下一代回来看一下,沈大爷都不知道死在屋里多少天了。尸体开始腐烂,尸水都流了半间屋,满屋臭气。可怜沈大爷含辛茹苦拉扯大的四个孩子,没有一个人守在身边送终的。最后,阴阳先生因为不能确定他具体的死亡时辰,怕下葬之后和某个后人犯冲,说是怕对后人有影响,又折腾了很多天做法化解。其实无非是为了多敲些竹杠。

    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省吃俭用攒下了一捆钞票,本来就是留给子女的。结果被尸水一泡,全都不能要了,最终只有跟着他一起被火化。也许,他的四个子女中任何一个人,每星期有一个问候电话,也不至于变成这种局面。

    这些老年人虽然心里不舒服。但是没有任何人嘲笑任何一家。大家都过得一样,每天见面还是强颜欢笑。到了夜晚,关上自家门,要么看看电视,要么就直接睡了。每个人都麻痹这自己,不去想子女,其实是不敢想。他们怕一想起来就落泪。

    要是逢中秋年节,谁家子女能回来。那脸上笑出来的皱纹扯都扯不平。就本来应该是平常的庭聚会,在老人眼里简直就跟光宗耀祖一样兴奋。哪怕是平时子女的一个电话打回来。都要东家西家去报喜。我家孩子在哪儿哪儿做什么,他说啥时候回来看我,让我保重身体,我家孩子呀,从小就孝顺,又懂事,然后吧啦吧啦能说几天。等全村人都听遍了。然后又只能拿着手机当表用。

    如此一日一日,一年一年,周而复始。眼看着村里老人走了几个,然后又有几个新人加入老年人的行列。

    一开始还不算很寂寞,因为子女不在的时候,孙子孙女在家上学。后来统一规划了。不远的那座乡村小学不能上了。要赶到十几里以外新学校。每天天不亮就要背着书包出发,诸多不便。没办法,子女们只好把孩子们接到自己打工所在的地方交高价借读。

    孩子们自然是欢天喜地的跟着爸爸妈妈走了,而区县级以上的学校也因此人满为患。私立高价学校应运而生。而镇一级的乡村学校生源越来越少。人往高处走,很多老师也通过各种关系申请往更大一级的学府调动工作。乡镇上的师资力量也越来越薄弱。教育水平也出现严重分化。

    以前荒废的学校被改成养老院,而养老院内除了一个守门的,就是看门人圈养的一群鸡。根本没有人去住。传统观念让他们觉得去养老院是很丢人的事。只有女子五孽不孝,才把老人扔进养老院。

    最终结果就是,这里成了天然的老人村。全是五六十岁以上的,没有年轻人住了。尽管有些家里修的阔气豪迈。看起来比城里上千万的别墅都不差。但里面只有老人与狗,还有乱七八糟满院子堆的柴。

    终于有一天,统一规划,这里要修高速路,因为两边的山体较厚,岩石坚硬,施工难度极大,而且还不是直线,如此又绕道,又费力的情况会严重拖累施工进度,增加施工成本,经过多方预算。作为高速的必经之地。他们这个村落就成为征用补偿地。

    谢天妈妈拿到了八十多万的补偿款。本来是拿不到这么多的。但这消息一出来之后,原本终年见不到面的各家子女悉数回来了。各种理由阻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