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百一十七章 大势所趋(第3/3页)  大清巨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宅,同样为《大清律》所禁止。

    他很清楚,肃顺说这个典故,所指的不是律法,而是皇权!元奇诺大的财势,易知足本身又是实权在握的一品大员,一等侯爵,能让易知足不放心的唯有皇权,大清皇权至高无上,虽然皇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律法的制约,但始终具有超越律法的特权!

    易知足这是想限制皇权!半晌,咸丰才冷声道:“西洋各国都是如此?”

    听他开口,肃顺一直悬着的一颗心才算是放了下来,他也不清楚西洋各国是不是都是如此,当即微微躬身道:“回皇上,据微臣所知,英吉利便是如此。英吉利施行司法独立,行政与司法互不干涉,审案由专职的法官负责,连他们女王陛下亦不得干预。”

    无稽之谈!咸丰心里暗自冷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什么事情朕不能干预?若是连审案都不得干预,朕还是贵为九五之尊的天子?

    足足半个时辰之后,肃顺才一脸轻松,脚步轻快的从乾清宫里出来,此番面圣,他得的彩头不小,不仅擢升为内阁学士,还赏以御前行走,可谓是一步登天,摇身一变成为内廷近御之臣。

    军机处。

    穆章阿一进门,劈头就问迎上来的军机章京,道:“马仪清的情况查明白了没有?”

    那军机章京微微躬身道:“回穆中堂,已经查明。”待的穆章阿回到座位落座,他便赶紧将马仪清的资料呈了上去。

    马仪清,原名马应龙,原广州十三行顺泰行马佐良子,道光二十四年进士,二甲第一百零二名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道光二十七年,升翰林院侍讲,充文渊阁校理。道光二十九年,升江苏常镇通海兵备道。

    几眼瞟完这份简单的有如一张白纸的履历,穆章阿眉头登时就皱成了一个川字,这不是开玩笑嘛,道光二十四年进士,才升四品道台,转眼又骤升为吕宋巡抚,虽说吕宋那地方在海外,可毕竟是朝廷正式任命的二品大员,道光对于易选官本就犹豫不决,得知这马仪清的情况,岂非更为反感?

    略微沉吟,他才起身踱到林则徐的书案旁,自顾落座,将马仪清的资料推了过去,道:“少穆兄看看。”

    易知足举荐南洋军政大员之事,林则徐自然知晓,是以略微瞟了两眼,心里便一目了然,当即试探道:“皇上允准了?”

    这不允准能行吗?穆章阿腹诽了一句,才道:“可这马仪清年轻不说,资历也未免太浅,一旦任命,叫下面官员如何想?”

    林则徐不以为意的道:“这不写的清清楚楚,这马仪清虽然资历浅,却是十三行子弟,深得易知足信任,朝廷倒是不缺够资历,经验也丰富,适合做吕宋巡抚的官员,可易知足会否同意?”

    顿了顿,他压低了声音道:“这事其实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挽回与元奇关系的机会,既然同意易知足举荐选官,又何必在细枝末节上纠缠?这马仪清好歹是正牌子进士出身,易知足若是举荐上海道台伍长青,朝廷岂非更为难?”

    上海道台伍长青是捐官出身,与马仪清一比,更为不堪,穆章阿原本是想让林则徐从中斡旋一下,听的这语气,登时知道没指望,不由的暗叹了一声,此番易知足明显是做一个试探,只是举荐了吕宋巡抚马仪清,吕宋提督燕扬天,摆明了都是元奇的人。

    朝廷若是同意了,易知足接下来就会举荐爪哇巡抚c提督以及下面府县官员,不消说,肯定全部是元奇的人,如此一来,易知足任不任南洋总督,都是不折不扣的南洋王!这跟当年的云南王吴三桂有什么区别?甚至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