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8 章(第1/4页)  让生命拥有一切可能:活出自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的需要而去爱,而是为了自己的所爱而去爱,这样的爱才不会给双方带来负担,彼此之间也不会因此而感到有压力。真正的爱是没有条件的,他所爱的就是你本身,我们称这样的爱为“无条件的爱”。

    当我们是婴儿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接受到父母亲给我们无条件的爱,但是这样的爱对我们而言,接受的时间和分量都太少了!很快地,我们就开始接受有条件的爱。我们的父母亲在内心深处受到整个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他们也认为我们必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会是有用的、有价值的,才会被喜欢、被尊敬、被爱。于是父母为了爱我们,开始用他们的爱来控制我们、塑造我们。为了适应这个环境,避开惩罚和痛苦,得到认同和爱,必须开始做些不是出自内心的行为。逐渐地,我们依附外界标准的xìng格开始形成。在这段六岁以前的成长过程中,能得到越多真爱、越多“无论你是什么样子,父母都是爱你的”,接受这种无条件的爱越多的人,他的存在意识就越强。但是父母亲都深爱自己的孩子,因此,非常着急想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努力以社会规范来教导他们。许多为人父母者,无法看见自己里面压抑着对过去生命的浪费和不喜欢自己所造成的后果。他们总是希望孩子比自己更强,在孩子还没有充分得到无条件的爱时,就给他们有条件的爱,去塑造、教导他们。换句话说,孩子们对自己内在的存在,并不能拥有很充分的满足,而当年事日长,便开始在外在的世界中追寻认同和肯定,于是会用两样东西来弥补自我存在价值的缺乏,第一种是做些什么(doing)?第二种是拥有什么(having)?[注:作者近年讲学中又加上了第三种,成为什么(becoming)]来替代自己的存在价值。像林靖娟老师的事件,对她而言,身为一个老师,拥有高尚伟大的情cāo是她的天职,然而这真的是天职,还是后天的文化教育、社会价值观所赋予她的职务?对她来说,做这件事竟比她的存在还重要、比她身边的亲人对她的爱更重要。

    对某些人来讲,做一个好人比他的存在更重要;做一个受欢迎的人,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做一个对别人有益的人,做一个温和、儒雅的人,远远超过他自己存在的价值。为了要做好这样的一个人,他可以抹杀、牺牲许多的自我以及真实的感情、思想,最后形成了他的存在只能依附在做些什么(doing)之上。如果有一天当他自己无法符合社会所赋予的价值观时,他就会不喜欢自己,会觉得自己实在很糟,自己的存在一点价值都没有,自己是一个没有用的人,甚至无法再继续生存下去。而另外一种将自己的存在依附于拥有什么(having)之上的人——尤其在这个歌颂物质的时代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这一类型的人。许多男人将自己的存在定位于拥有房子、事业、奔驰、宝马、劳力士之上;许多女xìng也把自己的存在价值依附于拥有幸福家庭、听话的孩子、爱她又温柔且事业有成的老公身上。同样地,我们也看到在这些用“拥有”来证明自己存在价值的背后,有多少危险和心酸。很多传统fù女当有一天她们的老公爱上别的女人;当她听话、功课又好的孩子突然变得叛逆;当她温暖的家庭突然破碎时,她们在刹那间丧失了自己的存在价值,觉得一切都毁了,生命里什么都没有了,自己再活下去也没有什么意义,甚至因此自杀的也大有人在。我们也能看到有些男人生意失败、破产了,自己所有的一切都消失了,然后一蹶不振,从此生命颓废,这些都是我们将自己的存在价值依附于外界,用doing和having代替的一种普遍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幼年时候我们所接触的无条件的爱太少。

    ☆、真 爱(3)

    我们长大chéng rén后,也毫不知觉地用同样方法爱我们的孩子,我们无法告诉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