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94 章(第3/4页)  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肚子气洒向了枢参,对于枢参参军与西参都校之间得分歧,他是抱着看笑话的态度。

    封元对张、王宗尹为首的西侍军都参军司,始终没有一丝好感,在他看来西侍军都参军司在这两个旧派的将领主持下,显的死气沉沉,当然其中不乏年轻有思维的参军,更有些由讲武堂出身的参军,但在战略问题上他们说不上话。

    更令他气愤的是张、王宗尹还是用旧有的手法管理都参军司,根本容不得下级行军参军说话,一些策划都是出自几个高等参军手中,这就极大地消弱了参军制度设立的本意,更是打击了中低等参军的自信。这等事放在枢密院都参军司中简直不可想象,即便是名将云集的北侍军,中低等参军的意见也能得到侍卫大军都校的重视。

    当高平那句意犹未尽地话说罢,他决定有必要告诫他们一二,当下朗声道:“无论前方局势如何千变万化,终须按照朝廷大略规策,张太尉主张不过是偏师调换,早行几日而已,于大局并无多大影响,既然如此,何须违抗朝廷,又使友军不能建功立业,是非上善,还望太尉三思!”

    不仅张一怔,就是连曲端亦是玩味三分,封元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他要是坚持变更朝廷大略,不仅会被朝廷所忌讳,还会得罪北侍军,其结果不能不令人三思而行之。

    曲端轻轻一叹,意味深长地看了看封元,他明白张、王宗尹已经撑不下去了,到他亲自出马的时候了!

    第十章

    “张都参与王使副的意思并非要断然违背朝廷大策,而是根据前方形势,对既定规策做一些调整,尽量减少吏士们的伤亡,这也是身为大将的职责所在,还望枢参能够体谅一二!”

    曲端终究是开了口,口气一反常态地温和,仿佛并不关他任何事,反而是他站在另一个角度来理解他的幕僚们。尽量减少军中吏士的伤亡,这的确是身为大将职责所在,而且还占站居道义的无上高度,让人着实难以辩驳,话中直指枢参而不言做为枢参派驻西侍军最高代表王宣,其中不屑意味昭然若揭,很明显在点王宣和封元二人狂傲,在座的都是侍卫大军都校级大将,他二人虽然是代表枢参,但做为中等将校,有些时候说话好要留点余地,不要在老资格的都校面前摆谱。

    王宣又岂能听不出来,他狠狠地望了眼曲端,口上毫不客气地道:“对兴庆最后一战,乃是枢参各位大将精确谋划,其中各方面都参军司都有参与,尤其西参行军司亦是多人参与。如北路偏师过河南下不能早、亦不能晚,必须在曲帅主力发动攻势,突破到一定纵深后,才可南下对西李侧翼猛烈一击。若以张帅、王帅之意,吴帅的云翼侍卫大军率先过河,势必引起任得敬这支老狐狸的惊厥,万一龟缩进坚城固守,到那时事情反而不好办。”

    封元见王宣已经毫不客气地在和曲端顶牛,他不禁心中暗自一叹,是想自己身为枢参行军参军,有些时候还是得和行军参军使副王宣保持一致,不能让其他禁军大将认为枢参行军司内部分歧,当下亦是附和道:“朝廷枢参战略乃总汇各方军情细细构划,每一个环节都经过行军司反复商讨、论证,对兴庆最后进攻,在朝廷上已经得到执政诸公认可,各军一定要紧密配合,决不可疏忽大意、或持有门户之见。若以张太尉之见,以吴太尉未经修正的久战疲兵再次投入方面作战,不如稍后几日,以长从第二军虎狼生力军担任一方重任,吴太尉借机休整一番,以便来日再投入对兴庆的最后进攻,这岂不是最好。”

    曲端冷冷一笑,对王宣、封元二人之言并不置可否,反而淡淡地道了一句:“西李最后挣扎不容轻视!”

    封元当即意识到曲端在说长从第二军兵力单薄或是质疑北侍军战斗力,他立即高声道:“曲帅说的是,正因为朝廷各路大军逼近兴庆,西李抵抗才空前顽强,我军更应当处处谨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