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90 章(第1/4页)  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新官制的落实,就是携同文细君游山玩水、吟诗作画,在旁人看来他过的好生惬意,几乎令人认为他流连于美景美人之中,毫无重返朝廷的意思。但这仅仅是表像而已,王泽当然享用这段难得惬意的时光,美人、美酒、美食、美景,但该做的正事他还是丝毫没有懈怠。

    大相国寺外一向是汴梁城内最繁华所在,每日里都有王公贵族、富豪大贾前来礼佛,平民百姓更是络绎不绝。近年来,随着汴梁城再次繁荣,即使朝廷已经远在千里之外,但大相国寺仍然香火鼎盛、来往香客不绝于内外,寺外人流熙熙,小商小贩叫卖不停,直接衬托出汴梁做为百年神京,其厚实的经济、文化底蕴,不是随随便便一个迁都就能抹杀的,神京就是神京,行在虽然有后来者居上的势头,但毕竟在这一代人心中不是真正的国都。

    与外面熙熙繁华极不相称的是,后院一处幽静的上等禅房庭院内,伴随着偶尔的钟声,王泽和木云禅师盘膝于苇席之上,相对品茗论道。

    “正值盛夏,西北的日子可不好过啊!”木云品了口香茗,优雅地放下精致的绿砂茶具,神闲气定地看着对面的王泽,目光中充满了无限意味。

    一身宽大浅色细棉道袍的王泽,却看也没有看木云,双目紧紧盯着手中的一本小册子,缓缓地道:“大和尚下船不久,怎地关心起了西北,想想此时那里已经是尸山血海,这可不是佛门弟子所倡,更非大和尚道场所在。”

    木云并不介意王泽话中淡淡的取笑,含笑道:“我佛以慈悲为怀,怜悯天下终生,西北数十万生灵岂非我佛度化所向,相公虽是顺天意而行事,却为何在盛夏举事,徒增许多辛苦。”

    王泽淡然而笑,他当然理会得木云所指,夏季用兵乃是兵家一忌,无论是行军打仗,还是救治伤患,都比秋冬要平添几分艰难,尤其是沙漠中除了水源外。平常时人也会汗流浃背、体力大衰,更不要说战时顶盔贯甲、身穿厚厚的麻衣了,在烈日下不消多时,铁甲就会热的烫手,打仗了,一旦受伤亦是容易伤口败坏,引起伤兵大量死亡,解dú消炎的汤yào也难以奏效。

    他不是不明白这些道理,之所以坚持夏季进兵的缘由主要是时不我待,这场战争不能拖得太长了,在不得已巩固既得地域后,立即把战线推进到大河一线,不能给夏国太长准备的时间。当然盛夏作战的确是辛苦,伤亡也会比平时更多,但他已经在前段时间为这个阶段攻势,做了相当充分的准备,包括军卒换洗的衣物、以及前方所需医疗设备等等,他相信同样的天气作战,夏军的遭遇会比宋军更加艰辛。更何况这不是一场短时间的战争,区区数月的酷暑很快就过去了,相信到了真正决战的时候,已经是秋冬之际了。当然,他还有一个中欧纲要的心思没有对任何人说起,那就是他认定战争是推动新鲜事物快速发明和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只有惨烈的战争才能给人们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动力,推动社会的发展,正如凤凰山书院博物院的士子们和太医院前往大理国山区寻访疗伤草yào一样,他给了一点提示,战争却直接给了士子和yào师们动力,早一日成功找到并研制成功就能多挽救一个人的生命。

    “大和尚怎样看西北局势?”

    木云稍稍愕然,他没想到王泽刚刚还是取笑他,这会又问他伐夏之战的看法,自他由海路在沙门岛回国后,一路兼程来到汴梁,在大相国寺挂单。王泽以礼佛的名义前来相会,他并没有说高丽之行的详情,而是给了王泽一个记事的小册子,并几封书信,便静静地品茗与王泽谈论异域风情,丝毫没有涉及国事。王泽忽然的发问无疑使他少了心理准备,但他很快稳住心态,稍稍思量后,道:“西李虽是蛮邦胡虏,却一心向佛,相公举王师西进,虽有归化之大义,却要少杀生灵,当以佛法柔化羌人。”

    ‘这个老秃驴纯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