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81 章(第1/4页)  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置。这两项任命非同小可,高澄与张钰得到了自夏开国以来,边将未曾有过之军权,各自统辖两个战略方向的军务,权力之大即便是当年号称天都王的野利遇乞亦是难望其相背,这也是李仁孝万般无奈下的权宜之计,国事艰难毕竟要靠他们这些大将卖命,不委以全权怎么能让人家提起精神卖命。

    但高澄部不过十万人要防备两个方向的宋军和吐蕃军,实在是勉为其难,尽管吐蕃军不肯真正卖力,但在战事非常顺利的时候,其战斗力还是相当强悍的。高澄不好受,张钰更是如坐针毡,他的境遇还不如高澄好过,整个北方防线的夏军兵力严重不足,李仁孝为了组建新的擒生军,还是抽调了他五千精锐马军,使北方夏军几乎无力和克烈、乞颜马军野战,只能龟缩在城中固守关防,任由那些蛮族骑兵烧杀掳掠。但由于给予前方大帅全权,使他们在调动兵力方面有了极大地自主,虽不足以在南北方向取得决定xìng的胜利,却还是实实在在地延缓了宋蕃联军和草原蛮族进军的步伐,由于高澄的全力阻击,解潜不得不放慢攻势以积蓄继续进攻的实力,南方的战线硝烟散了许多,但攻势仍然在继续。

    一日又一日平静的日子,不仅对夏国君臣而言难以忍受,就是宋军亦是度日如年,白池城一线驻泊的宋军将吏,眼看其他战线打的热火朝天,几乎每日都有军指挥使面见曲端请战,曲端无一例外地温言抚慰,毫无不耐烦的面色。军中议论最多的是李彦仙,他让徐徽言等大将艳羡的眼红,在溥浪城为中心的瀚海地区,李彦仙做为收曲端节制的侍卫大军都指挥使,他已经和郭浩的shè羽侍卫大军自成一路,除了须要掩护曲端主力侧翼外,简直是行动自由,徐徽言反倒和曲端实际上合成了一路,享受着听凭自便的作战自由。

    一个引起夏国朝廷震动的事情发生了,王泽自从长岛侍卫水军大营回到大陆后,第一件事就是上书请朝廷加快派遣文官,赴宋军控制区各州郡管理民事,大宋朝廷精选的文官必须以最快的速度,从全国各地限期奔赴西北,耐人寻味的是除了夏州、龙州、银州三个州的知州由朝廷派任知州外,其他各州知州都由当地大族首领担任,汉官则担任通判,各县知县、主薄亦是大半羌人与夏国境内汉官担任,每个县都有当地羌汉部民和宋军乡军干员组成的县乡军部队,负责各县的治安。

    这等于给了李仁孝一个强烈的信号,让他彻底断绝对宋朝的幻想,议和已经是不可能的奢望,宋朝这次玩的是真的,铁了心对夏国进行灭国之战,而且用保证党项大族和夏国境内汉族士人的利益,来不断孤立李家小朝廷,他面临的两个抉择,要么举国内附、要么拼死一战,除此之外别无他路。

    任得敬亦是惶惶不可终日,宋朝这一招太dú了,他终于明白为什么宋军迟迟不进,原来是要巩固后方已经占领的地域。尽管宋军停止全面的进攻,看似给了夏国喘息之机,其实则不然,曲端的主力是停止进攻不假,但南北两个方向,吐蕃和乞颜、克烈在宋军的支持下不断地牵制夏军相当的兵力、并不断地消耗着夏国战争潜力,随着白池城东部的丢失,夏国最重要的经济区已经不复存在,省嵬城以北的牧区也遭到沉重打击,人口更是减少了一半之上,可支撑国库的财赋日益萎靡,再打下去可能连仗也打不起了。

    宋朝看是丧失了打击夏国最佳时机,使夏国有机会重新组建一支主力部队,从而有能力进行下一场决战。实际上却不然,重新组建的十万擒生军,除了那近两万马军和万名步军外,其他签发丁壮很难在短期内得到良好的训练,何况国库中也没有太多的财力支撑他们的甲仗器械,其战斗力自然是大打折扣,无法和过去的擒生军相提并论,没有擒生军强大战斗力的支援,素有铁林之称的铁鹞子马队还真不算个鸟。

    宋朝放弃眼前的利益,没有能够在最有力的时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