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69 章(第1/4页)  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王泽过于争辩,诺诺地道:“恩师高见,弟子受教了!”

    “文渊,以你之见,为师时候该介入西事?”王泽并不认为李墨涵真正受教,但他还是当作无些所谓地把话题转到一旁,毕竟经济之事非李墨涵所长,在这方面他也没有对李默涵抱太高要求。

    李墨涵不假思索地道:“恩师奉诏处置边事,凡涉及大河安定事务,都能过问。而今伐夏之战已经进入关键阶段,成败直接影响大河防务的稳定,此正是处置司便宜介入之时。”

    牵强却非常狡猾的借口,王泽含笑点头,李墨涵之所见正和他意,其他事情他可以不闻不问,但当此关键时刻,成败在此一举他不能再逍遥汴梁,无论他人怎么看,他终究是要介入西事,给曲端上上发条。他有自信他的介入,不会有多少人侧目,在来自陕西各位大臣的公文中都隐隐地要求他这样做,相信远在行在的诸公想法也会改变不少。

    “你看为师是以何种方式为妥?”实际上王泽已经有了计较,这样问也在于给李默涵一个机会,让他多些历练,亲身体会一些处事技巧。

    李默涵对于王泽的问话,并没有感到诧异不解,这是王泽经常在遇事的时候考问他的一句话,可以说他已经习以为常,当下脱口道:“弟子以为恩师衔命北上,虽有调和两大宣抚司职责,然朝廷伐夏专设陕西西面专臣,恩师又未有朝廷明旨,恐怕……”

    王泽云淡风轻地笑了,李默涵话尽于此,令他欣然颔首,说的再多就没意思了。李默涵之意正与他不谋而合,他当然不会大老远巴巴地跑到陕西,平白地给人落下口实。

    “无论怎么说,曲端指挥这一仗打的还算不错,总算是重创西李的主力,俘获西李几员大将,收编了近万精锐,假以时日,这些剽悍的党项兵都是朝廷禁军精锐啊!”王泽神色间颇为自得,宋军打到这个时候,在战略上仍然保持主动,战术上还是稍占便宜的,总之他算是满意目前的军事指挥体系。

    李墨涵又岂能不明白,他浅浅笑了声,不失恭维地道:“恩师说的是,八千余党项兵的确是开国以来未尝有之,这都是恩师运筹帷幄之功!”

    王泽不置可否地一笑,一股颇为自得的感觉油然而生,李墨涵说的却也有理,此番伐夏无论从任何方面说,都是他从中结构的结果,无论西侍军与和殿前司的兵力结构,粮草的计算、各种可能发生情况的考虑,无不有他的影响所在。这么大的国策,关乎他事业成败的一件决策,他断没有坐而观望的理由,伐夏之战的失败,意味着大宋可能一蹶不振,数十年内无法妄谈边事。这是他不能容忍的,要是神佑三路伐夏重蹈熙宁五路伐夏的覆辙,那他毕生的事业将无法真正的延续,所以他不能不对这场战争抱有极大地关注。

    朝廷复杂的局面,又使他无法真正率意行事,若非李纲的动议,他时下还在远离战场千里之外的行在坐观战事成败,所以不能再思前顾后了,有些事到了一定的限度,左右避嫌反而会引起他人的臆想。既然唐格等陕西边事文官已经隐讳对向他求助,要再不介入,恐怕真会引起一些人的揣测,引起某些不必要的阻力。

    宋军对地斤泽的进攻顺利,使他感到尤其满意,宋军能够攻占地斤泽至少能断了李氏侥幸东顾之心,彻底打乱党项贵族的侥幸心理。战略上,断绝他们向东保留火种的意图,而且能够预防金军窥视,夏军要避开宋军锋芒,只能向西撤退,这正和他与李长秋几夜的算计!

    第七章

    时值正午时分,天色还灰蒙蒙地,很冷、风也不小,一望无际的荒野沙地中,一条简易的小路上,一支运输车队顶着寒风,冒着习习的沙雾在艰难地行进。

    这是一支连绵数里的转运队伍,两车并排而行,各车都有转运民夫和押送乡军军卒,在车队的前后还有为数不多的轻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