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51 章(第1/4页)  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乐?”王咏翎一怔,旋即笑道:“正之过誉了,伯乐一言折杀为兄了!”

    “当得、当得”王直不失时机地上了一句,也算是轻轻揭过这一层。

    王咏翎在凤凰山书院山长任上,做的倒也是春风得意,他虽然与王泽在某些理念上存有分歧,但毕竟深受熏陶,思想并不顽固地陈旧,何况周围有许多受王泽不同程度影响的师弟,所以在书院管理上,并没有彻底撵弃王泽定下的制度,虽然做了一些修改,总体上还是保持原貌,对学科之间的厚薄偏袒不甚明显,学子们有充分发挥自己天赋与言论的空间。

    而且他本人也对聂诺、邝力等师弟的研究充满了兴趣,也不仅仅是兴趣,他同样对这些专利为书院带来的滚滚财富高兴,毕竟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能看到凤凰山书院以雄厚的财力成为天下第一大书院,他成为第一书院的山长,好是颇为自得的。何况他的名声随着书院影响力不断扩大,而水涨船高,这是士人可以用生命为代价所祈望获得的,他继承王泽之后,并不费力地获得,甚至连李墨涵这位号称‘丞相司直’的影响力也远远在他之下。

    对于这些,王直深有感触,做为几位年长而又经过仕途磨练的弟子,他很难理解王泽为什么要选择王咏翎,在他看来这位二师兄与王泽有一种抵触情绪,细节他是说不上来,不过他能感觉到,而且心底也认为王咏翎对王泽思想的领悟,全不如他与张云仁、薛立等人。

    想归想,这种疑虑是无法当面说出来的,他还是笑着一张脸面,道:“以二师兄的名声,就是远在南海烟障之地的三师兄他们,亦是远远不如。”

    “师兄说到二师兄他们,小弟有感沧海万里、关山茫茫,不知几位师兄怎样了?”聂诺冷不防地chā了一句话,勾起了几人同门思谊。

    郭无为亦是满脸思念,预期充满关切地道:“侍卫水军远征已经有年头了,如何还没有消息?”

    做为他们几位和史浩这些正统的士子所不同的是,他们对侍卫水军南征三佛齐有着肯定的认可,大宋东南沿海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海道的通畅,彻底征服南海是朝廷必须完成的大业。他们之间认识的深浅体现在于南海的抚平是当务之急还是应缓缓图之,换句话说就是在北伐之前以无力征服,还是贯穿数十年甚至百年之功。还有大宋水军是维持目前的规模对南海进行控制,还是进一步扩大船队,在征服南海诸国后,向西打败身dú。更重要的是侍卫水军的运用,这关乎朝廷海外政策的未来,士人对此倒是议论不大,仅局限于水军内部争论。

    “张云鹏、薛子正还有欧阳江东他们在南海怎样了?张云鹏倒是好说,他身为侍卫大军使副,几乎无xìng命之忧,只是薛子正、欧阳江东和几为小师弟,不是文官就是下级将校,真是令人担忧,令人担忧啊!”王咏翎自然也关心南海战事,至少在他的观念中,南海之战的重要意义绝不在征伐西李之下,只是海疆遥遥,几乎不可能随时了解战况,令他不胜感慨。他在王门子弟中排名第二,在王泽与李默涵北上后,宛然身居东南一带王门子弟的领袖人物,而且他自己也这么认为并身体力行,这也是王直私下不满的缘由之一。

    王直心中亦是担心张云仁等师兄弟,但他还是借话头讥讽王咏翎,淡淡笑道:“南海万里、烟障之地,大军孤悬海外,众人齐心协力奋勇向前以尽王事,各人自生死自有定数,朝廷亦有说法,二师兄何须杞人忧天!”

    王咏翎愕然看他一眼,面颊稍稍变色,但硬生生咽了口气,没有说话。

    聂诺却说道:“五师兄之言虽有道理,却是朝廷大义,二师兄乃念及同门之谊,亦是正理,天地人lún纲常本就无法权宜,二位师兄何须论理,顺其自然罢了。”

    “有道理、有道理,原以为仲敏乃技巧之才,不想有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