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26 章(第1/4页)  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川陕西面诏谕处置大使不过是协调宣抚司与西侍军,六路经制司与陕西六路、川中四路战时的关系,以保证伐夏大军后方的稳定,所以他每日宴请这些地方重臣,相互间jiāo流感情,以便日后能够相处融洽,与王泽在汴梁的手法如出一辙。

    其实,这些久经官场地老滑头们,又岂能不明白唐格的用心,但既然唐格能放下架子,以宰相之尊与他们善处,亦是不能不领受这份心意。何况,伐夏之战几乎是朝廷执政、尚书们一致赞同的国策,如能崭露头角,得到这位前宰相的赏识与执政们的注意,对日后升迁,可是有大大的好处,既然如此何乐而不为!如他们这些经略制置使都是直阁、侍制,再回朝廷必然能够主管寺监,甚至能够成为侍郎,当然要卖出十二分地精力。

    但唐格有一个士人都存在的通病,那就是他非常注重文官而轻视武将,这次他刚入陕只是召集陕西宣抚司并各路帅臣与永兴军路四司文官,武将仅仅是曲端,与新任西侍军副都指挥使知杂事解潜二人,便是连已经入川的长从侍卫大军都指挥使韩世忠亦未曾宴请。而且对待曲端、解潜二人不如唐重等文官殷勤,解潜生xìng豁达、倒没有什么表示,曲端却心生芥蒂,偶有不满之语。

    曲端的做为自然没有逃过唐重与一些与他有隙人的眼中,他们自然有意无意地挑动着唐格的神经,而唐格虽然表面上不动声色,但心中对曲端的自负已经颇为不满。当郭琰是有所指地言及曲端平日所为,他意味深长地道:“久闻曲太尉名声,不想今日果真如此!”

    但就在六路帅臣离去之际,唐格才淳淳jiāo代他们此战乃关乎国运之战,切切要拿出十二分的精力,断不可有任何懈怠。

    辛炳做为副使却一反唐格姿态,他风尘仆仆地奔波于六路,以副使的身份召见各侍卫大军都指挥使与所过州郡的守臣、驻泊禁军军指挥使与各处大姓世家,和这些人详细地讨论边地军务、风俗和目前的形势,得到了大量第一手的材料。

    曲端做为西侍军副都指挥使,伐夏的最高等级节帅,在临战之时断然要求解潜节制由熙河一线出征的大军,并负责与青唐吐蕃联络。此议一出,引起诏谕司与宣抚司的震动,曲端的理由是正如杀牛,西线是对西李软腹部位的一把尖刀,又需要联系吐蕃军队,必须要有一位德高望重、能力出众的大将来节制,西侍军独独解潜有这个能力,而且以解潜的官职来说也恰如其分。但唐格和唐重却认为曲端是在排斥异己,以求达到独揽西侍军征战大权的yù望,由于侍军司一直是使副护正印,原本三位节制大帅的西侍军仅仅有两位方面大帅,用解潜以方面使副知杂去节制一路兵马,实在是令人不能不怀疑降格任用,或者曲端另有居心。

    更令陕西方面震动的是曲端又和王宣发生了冲突,起因是曲端自负韬略,并不买这些枢密都参军司行军参军们的帐,认为他们远在行在朝廷,对边事并不了解,只会运用沙盘进行推演。而今他们竟然被委任重权,在军中对领兵大将指手画脚,尤其是王宣身在西侍军都指挥司内督战,对他而言这是绝不可容忍的。

    起初王宣并没有意识到曲端不容于他,他出身河朔禁军,对曲端并不了解,在几次碰壁后,才明白原来是西帅与他作对。他也不是善于之辈,并没有息事宁人,反倒是运用手中权力,与曲端正面抗争。尽管他的职事差遣不过是从六品上,相当于军指挥使一级将官,但新军制给予枢密都参军司以很大的权利,这是王泽仿照后世三军联合参谋部建立的一套简易制度。

    枢密都参军司不尽在战时是皇帝与执政大臣们的备问咨询机构,而且是战略制定、甚至是最高的指挥机构,有权对方面都参军司与殿前、侍卫马、步、水都参军司的都参军使直接下达军令,其行军司又是都参军司中最为要害的实权衙门。在建立之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