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22 章(第1/4页)  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那麽无足轻重,这里的文官们都是执政、尚书,他的这个枢要郎中在其中显的卑微了许多。王泽的问话,他便小心翼翼地将所知事关夏国的情报,大概xìng地讲述一遍,毕竟是状元公出身,口才极佳、所诉西李情报条理清晰,让人一听便深明其里。

    “可恨、可恨这般逆贼,空食朝廷俸禄,临事竟然举城投奔羌胡。”听到当年一些边地守臣投敌,如今充当西李叛逆入侵的急先锋,赵谌不禁又惊又怒,忍不住高声呵斥。

    孙傅感慨道:“生羌诚不可畏,可恨这些叛臣逆子,对边地形势极为了解,西李用此等贼子,往往可避实就虚,使边郡损失累累。”

    赵谌怒道:“大军所到之处,要将这帮乱臣贼子全部族卒,绝不容情。”

    王泽冷冷一笑,这些叛逆固然可恨、可杀,他也没打算网开一面,但朝堂之上皇帝言杀人终非妥当,当下把话撇开道:“根据职方司西北司各项情报,西李入侵究其缘由乃为国内事转嫁祸患,看来势汹汹,其实不过尔尔,陛下诛杀此辈,不过是如屠猪狗尔,何足言道。朝廷如今国强民富、兵精粮足,正苦无借口征讨西李叛羌,他李乾顺给了一个堂堂接口,此时正是疲敌收复灵夏大好时机。”

    赵谌面露笑容,无论他对王泽持有怎样的态度,但这话说的他心中舒坦。

    杨沂中更是雄壮地道:“有我殿前司选派精锐作为主力,何惧西李区区乌合之众。”

    刘光世不满地瞟了杨沂中一眼,他出身西军,这次已经被定xìng为灭国的大战自然以西军为主力,不然他也不会如此卖力地支持西进,杨沂中之言赫然将殿前司当作征伐西李的主力,令他心中极为不快。当下面色不予地道:“此战要动用十余万西侍军精锐,各州乡军也要有所签发,军粮供应乃重中之重,殿前司乃天子宿卫断不可轻动,如拔隶数万人参战即可,粮饷当由京西供给才是。”

    他考虑的相当细致,如按计划进攻西李,军粮筹备只能勉强供应西侍军,根本无力支撑西侍军、北侍军与殿前司数十万大军经年累月地消耗。在说事的中间,顺便摆了杨沂中一道,提醒他殿前司所能派遣不过数万人而已,西侍军出征达十余万甚至数十万大军,而且后续部队也是陕西州郡兵,谁是主力自不言而喻。

    陈淬、王宣二将一人出身河东军、一人出身河朔军,虽然不是西军系统出身,但同样对殿前司这帮老爷们不抱好感,而且整日里面对殿前司都校们趾高气扬敌作态,早就心怀不满,刘光世之言听了着实解气,暗自叫好不已。

    王泽对朝廷大将们之间的争闲气感到无奈,虽然新军制已经实施多年,但沿袭百余年之久的军中派系隔阂却无法在短期内消除。令人头痛的不仅是大将之间的纷争,还有殿前司、侍卫马、步军与侍卫水军之间的争端,新出现的侍卫马步军与侍卫水军虎翼侍卫大军之间争执,下级军将之间学堂出身与行伍出身之间相互不服,极大消弱了禁军战斗力。他最担心的就是在远离本土的大规模征战之际,军中这些矛盾的相互排斥,会给作战带来极大的不利。防御战时,这些矛盾倒不曾有太大的影响,异域作战最忌军中矛盾,恰恰是一些朝廷文官有意无意导向的矛盾,是宋军以往战事失利的重要原因。南海征伐三佛齐倒不用担心,那是一场由侍卫水军主导的战事,相信上官云等老资历的大将有能力处置,侍卫大军制的本意就是要消除这种影响整体战斗力的矛盾,但事情往往并非简单。

    “此番朝廷远征西李,大军异域作战,须得相互呼应,进退得当,诸路大将当精诚团结,方能建功灵夏。”王泽语重心长地道。

    此言一出,在场大将都不在言语,他们多少能领悟王泽言下之意不得而知,但谁也不敢在朝堂上出言违了王泽意愿。

    李纲适时地道:“王大人之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