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83 章(第3/4页)  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钞必可通行。”

    在王泽热切的目光中,薛立眸子中散发的光芒亦是越发热切。

    第七章

    海门军设立于神佑七年,位于三佛齐东部的沿海,可以说是上官云率海船舟师,半抢半买从三佛齐王国手中拿下来的,当时的情形是连骗带诈,三佛齐国王醒悟的时候为时已晚,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平心而论,上官云对于海门军还是颇为重视的,在夺取这块富饶的沿海土地后,立即征发当地土人修筑高大的城池和海港,经过几年的发展,正式成立海门军,设立海外官衙。

    由于朝廷官员视海门赴任比流放岭南更为凶险,极少有人赴任,内地百姓亦是视万里海疆为凶途,只要有温饱,谁也不愿背井离乡,只有破落户与沿海的居民,才会为那千亩永业田和耕牛、农具及低息租买渔船,挺而走险赴海外、汇聚到几个海外军州。

    海门军聚集人数最多,已经有将近两万口,加上当地土著,鱼龙混杂。为保护海门的转运港口,海门军以条石,在海边建立起一座高大的城池,并几座防卫堡城,城内居住前来淘金的汉人,并储备粮饷、器械,设立军寨。

    这座外城长十余里、宽九里、高四丈的大城,被御赐名为‘海门水波城’,城与港口之间铺设八里长的直道,已方便往来,设有直道左右护卫营寨。港口也是由一道近两丈高、宽丈余的石城围起来,建有武库、军寨,以备战事之须。

    欧阳lún身穿紫色官服,站在海门水波城南城门望乡楼上,那张英俊的面庞挂着浓浓的忧思,一双炯炯有神的丹凤目,透出冷峻萧瑟的寒光。

    他的目光凝视着西北不见边际的天海一线,时时发出轻轻而又伤感的叹息,已经五年了,五年没有回到故乡了,只能通过往来的海船,带来聊聊的乡音,但他并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反而为他自己多年来的成就感到由衷自豪。

    近年,由于贸易纠纷,三佛齐由于眼红大宋商船队的巨额利润,从而大大激发了当初上当受骗的嫉恨,水军与三佛齐磨擦日多,接连有几场海上小规模冲突,三佛齐的水军那里是配备抛石机和火器的大宋海船舟师的对手,每一次jiāo手无不以失败告终,损失了大量舟师海船,不敢在海上轻易触动宋军水军海船,尤其是战斗力强悍的五帆车轮海船。

    由于不甘心海战失败,三佛齐调动兵马,向地处东部的海门军集结,并扬言大宋必须与三佛齐均分海商利益,不然,将收回海门军的土地,并夺取大宋在爪哇北部的重要据点静海城。

    大宋四个海外军州,本就是孤立的据点,全靠水军海船支持,由于金军南下,侍卫水军主力北上,各海外军州局势不堪。幸亏上官云果断地调遣部分水军,火速驰援,并有维持各军州联络的水军战船,方才堪堪稳定局势。

    但是茫茫大海,各军州距离遥远,一旦有大规模的战事bào发,根本不可能相互救援,只能依靠各处水军支援,无法向内陆发展势力。为此,欧阳lún专门写下五道折子,上书朝廷,建议派遣大军,征伐野心勃勃的三佛齐,以求扩大海外国土,将各个孤立的据点连成一片,再行设立海外军州,这样一来可以增强持久作战的能力。

    但是,在朝廷决断之前,眼前的危及,已经够他头痛不已了。

    三佛齐的数万大军已经在南面云集,对海门军虎视眈眈了,多日来双方剑拔弩张,形势越发紧张,发生了几场小规模的前哨战。

    “大人,原来大人在这里……”

    “专城大人……”

    欧阳lún转首看到,海门军驻泊兵马副钤辖、广锐第二军指挥使张立煌与侍卫水军海门常胜军指挥使周成二人登城。待他们上了城楼,他露出笑容,温声道:“二位太尉,有何公干?”

    张立煌虽是副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