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82 章(第1/4页)  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了钢轨,只不过应用比较小罢了。

    凡是在侍卫水军散帆之上的大型海船上服过役的将吏们都知道,水军这些大型车轮海船上,从储存物资的舱室到甲板上远程shè击器械之间,赫然由一条主轨,贯穿甲板,又分成条条小轨道,用小车推拉重物,对钢轨的运用,深得海商与水军将吏的欣赏,毕竟省了他们很多力气和时间,糜费一点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王泽被士人褒奖的有些飘飘然,可也被骂的无可奈何,时不时地私下与李长秋笑谈:“平常心、平常心……”

    第五章

    “哈哈……亦凡来了,快快且看这位名家言论。”枢府都承旨公厅内,李长秋笑着点了点手中报纸,正在吃吃发笑,王崇仙拿着一封经过整理后的公文步入公厅,被他连招带笑地招呼过来。

    王崇仙将公文放在桌案上,接过报纸,边看边笑道:“有什么事情,让尚卿兄如此开怀?”

    李长秋看了眼桌案上由蓝色漆条封口的公文,知道并非非常重要的公文,接着笑道:“看看名士评论版,一位老夫子评价蔡文锦的段子,相当精辟、相当精辟啊!”

    “哦那倒是要好好拜读一番。”王崇仙含笑看着报纸,脸色突然一沉,又忽然无奈地笑了起来,道:“这不是凤凰山书院的尹先生的大论吗?咦还有几位老夫子,怎么把矛头都对准了蔡世叔了。给夷人以国人待遇,授夷人差遣,言利而不将教化,这都是什么事啊!简直就是食古不化,这样的人恩师和师兄竟然能够相容?”

    李长秋不屑地道:“这些老儒,平日里之乎者也,不知农桑经济之道,整天里嘀咕他人。不过王相公宰相胸怀,容纳百川各家之学,这些螳臂之言还不如他耳中,只不过王云鹏任由他们评论朝廷节臣,恐非存身立命之道。”

    王崇仙放下报纸,饶有兴致地看着李长秋充满讥讽的脸色,道:“尹先生谈的亦是有他的道理,或许二师兄开民主之风范……”

    李长秋惊愕地望着王崇仙,随即笑道:“亦凡倒是维护凤凰山书院。”

    王崇仙没奈何地道:“尹先生乃是持平至论,他与几个老儒对蔡世叔看法并不相同。那些老儒们对蔡世叔施政点批的一无是处,甚至对世叔身世进行攻击,我看他们就是要借世叔名头要自己成名罢了。尹先生却直中蔡世叔要害,有些事情南海宣慰司做的的确有些过分。”

    李长秋笑眯眯地道:“说说看”

    王崇仙眼珠子转了两转,不慌不忙地坐下,飚起二郎腿,似笑非笑地道:“老兄若是知杭州、节南海,能否比蔡世叔走得更远?”

    李长秋一怔,他不想王崇仙倒打一耙,这可是问到了点子上。蔡绛虽说是王泽倚重之人,但他也确实秉承祖风,对言利这一套轻车熟路,上任一年来,几次大的动作,比王泽当年知杭州时还要彻底,光是他请奏夷商出资办理实业,授予散官阶这一项,就足以惊世骇俗、引起士林的惊讶,王泽当年也不敢迈出这一步,最多只是给予夷人种种经济上的优惠而已。尹在报纸上尖刻的指出蔡绛与王泽施政冒似雷同、实则大异,说白了就是王泽是在大面上还顾及士人的颜面,在对待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面前处置较为圆滑、谨慎。蔡绛没有这么多的顾及,在尹笔下,他并不是真正的儒者,甚至他对待‘利’字要远远超过蔡京,只要在不触及朝廷根本的前提下,他一概支持,实在是有辱士大夫脸面。

    王崇仙见李长秋不语,冷笑道:“不过尚卿兄说的亦是颇有道理,凤凰山书院乃恩师寄予厚望之所在,然良莠不齐,可惜可惜了恩师一番心思。”

    李长秋惊讶地望着王崇仙,诧异地道:“不想亦凡有这等见识。”

    王崇仙失笑道:“怎地,在尚卿兄眼中,小弟竟如此不堪?”

    “哪里话,哪里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