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42 章(第1/4页)  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所长经略四方。”朱影望了眼赵谌,意味深长地道:“这些道理,官家日后应当看的透彻。”

    赵谌虽是仍然不服,但朱影的话在他心中仍然引起阵阵波澜,不能不令他有所深思。王泽的功绩名望是朝野上下有目共睹,即便是对王泽趋利评击最甚的儒者,也不得不承认王泽对于大宋中兴定策做出的决定xìng功业,面对江浙路滚滚的财赋开源,他们只能是报以君子不屑言利得论调来批判,却还是忍不住暗自羡慕他人从中获取巨大的财富。

    今年半年来,江浙路的税赋征收,赵谌心中当然有数,就是连陈东等人也不得不承认江浙路各州在王泽的督导下,发展的势头极为强劲,民生虽然尚不如最好的神宗时期。但毕竟是大乱之后六年光景,能有这般繁荣情景亦是难得,何况朝中户部、太府寺一致认为五年后,大宋各路无一可以与江浙相提并论。

    朱影取过贡瓷金凤茶杯,细细品了一口,道:“自神佑元年而今已是七年有余,国家趋于稳定,各项改制也已经到了新的阶段,军制不过是一面而已,如何调整宰执及各部、监、寺的大臣,实属当务之急,官家可曾有过筹划?”

    赵谌老老实实地道:“这些日子朕确实是没有筹划过,不过,时下朝局稳固,各位卿家各安其位,实不必要调整宰执及各部、监、寺的大臣。”

    朱影暗叹赵谌倒底是年轻,眼光短浅,要知道王泽任满回京,而且可以说是王泽必须要重新回到朝廷部署下一步的政务变革,伴随辅政制度得完结,必然引起宰执班子的再此调整。无论是发没发生刺杀吴敏的事件,朝廷中必然会进入一位可以制衡王泽的大臣,而这个人必然是李纲无疑。尽管她亦是不愿李纲在朝廷牵制王泽,且她内心深处对李纲抱有深深的介意,但这并不在她控制之中,她不能朝廷的制度正面抗衡,只能在制度中对王泽以最大限度的支持。

    “这会枢密院不能无人主持,官家当如何处置?”朱影试探着赵谌的态度。

    赵谌稍稍思量后,道:“枢府事务暂由谭世绩与朱胜非共同主持,再选殿阁重臣签书院事。”

    “枢密使乃是天子内臣之首,关乎军国稳定的枢要,向来由资深重臣担任,朝廷再不任命枢密使,只恐朝野人心揣测。”

    “母后说的是,谭世绩名望卓著,升任枢密使是理所当然。”

    朱影蹙了蹙眉头,语气不悦地道:“兹事体大,谭世绩倒是个老诚之人,只恐在此关键时刻无力支撑大局,官家还是去多听听宰执们的建议。”

    “朕晓得”在枢密使人选上,赵谌还是认为朱影言之有理。

    “柔嘉年纪不小了,今岁殿试,官家也当在青年俊杰中多多留心。”

    提到赵柔嘉,一抹温和得笑容挂在赵谌脸上,微笑道:“还须母后做主。”……

    “伯野可曾想过这秦会之为何今日未曾举荐王泽回朝出任枢密使?”唐格与孙傅二人在与秦桧别后,回到都堂在孙傅的公厅内,唐格冷不防地问孙傅。

    “钦叟兄何意,王泽会甘心入枢密院?”孙傅心中‘咯噔’一下,他并非不明白,但此时又感到不甚明白,他可不愿相信王泽会奉召主持枢府,却也相信王泽绝不会放着都堂不回,去当那个枢密使。

    “方才出来后,想了想,或许可中秦桧用心!”唐格狡地望着孙傅,yù言又止。

    “哦”孙傅心下细细回味,转瞬间心中恍然大悟,脱口而出道:“秦会之这是在以退为近,表里举荐李伯记,实则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唐格捻须呵呵笑道:“伯野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孙傅脸色微热,他自然明白唐格所指,他太在乎这宰相官位了,以至于没有看出秦桧的用心。经唐格提醒,他才明白秦桧举荐李纲回朝担任枢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