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38 章(第1/4页)  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仁传到公厅。”……

    当王国仁被传到公厅,行过弟子礼后还在局促不安,不知王泽传唤他来所谓何事,李墨涵悄然退到门外等候传唤。

    “你是仁和顺波船行的王可瞻之子?”王泽含笑温声问道。

    王行升在杭州甚至整个江浙都是有名的大商贾,王泽知道也不足为奇,但王国仁不知王泽倒底为了何事而传唤他,还是孜孜不安地道:“正是”

    王泽见王国仁这副局促的模样,心下暗叹此子胆略绝非创业之才,面上还是微笑着道:“不必拘束,论起来我与王可瞻同为琅琊宗族!”

    王国仁不想王泽竟说出这话,当真是又惊又喜,与当世名声显耀、权倾朝野的朝廷重臣同宗,而且是从王泽口中说出,这可是他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惊愕之下,不及多想地道:“不知山长原来是宗族之人,敢问是何班辈?”

    王泽看王国仁如此孟浪,不禁暗骂其不通世故,这要是论起辈分万一有个高低之别,他岂不是弄巧成拙。想到后世今生自己都是琅琊王氏后代,好不容易寻访到一支可用支系,没想到其子弟竟然如此不堪,当真有些恼怒。语气有些生硬地道:“虽是同宗,却南北想别不知数代,辈分之间恐有差误。”

    王国仁想想也是,宗族各支系自有班辈排列,或许血缘以远……

    王泽却心下一动,脱口而出:“祖上班辈可有仕、鲁、叔、得、延、大、继、乔、行、国、仲、季、子。”

    王国仁一怔,欣喜地道:“山长所言不差,这正是学生宗族班辈,难倒……难道山长。”他见王泽一口气竟说出上下十三世,立即意识到或许能够攀上这位重臣。

    王泽温声笑道:“看来你得称呼本相一声叔父。”

    王国仁兴奋地望着王泽,道:“原来山长是行字辈的长辈……”说着,马上意识到自己该做什么,于是郑重地跪倒在地叩首道:“侄儿国仁叩见叔父大人。”

    王泽亲自降座扶起王国仁,笑道:“贤侄起来吧,只因本相未按班辈取名,故而绝少有他地族人知我。今若不是听你文渊世兄说道书院中有国字辈的学子,而又是可瞻之子,险些误过了!”

    王国仁起身,他还没有从这份激动中冷静下来,被王泽一阵温言好语,说的端的个木偶似的,浑身地肥ròu都在激动地发颤。

    “过些时日,寻个清闲日子,本相要亲自拜会族兄。”王泽看在眼中,实在不想与王国仁再多说了。

    王国仁一惊,忙道:“岂敢劳叔大人屈尊下降,侄儿这就吩咐书院外下人知会家中。”

    他王国仁再愚钝自大,也不敢让王泽登门拜访,在退出公厅后马上修书一封,立即找来书院外的随身家仆,千般吩咐、万般叮嘱,定要在今日找到王行升,一定要把书信亲手jiāo给王行升。

    第七章

    三日后,王泽在州衙公厅内与王长龄、李墨涵、王直、聂诺并江浙路转运司、提举常平司几位主要官员,商议杭州地界官道逐段用水泥混凝土浇筑,及款项如何运转的问题。由于凤凰山书院通往州城官道和书院内主要干道的路面全部使用水泥制成,雨季路面没有泥泞,深得学子们的喜爱,杭州的官绅们也有到书院讲学、游赏,对水泥路面颇为赞赏,认为这是净化人心之善举。

    王长龄对由水泥制成的官道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热心,积极支持王泽的主议,其热心程度就是王泽也感到惊讶不已。王直更不用说,他一向都是新思想的坚决拥护者,在杭州全境以水泥官道取代土砂官道也是他首先向转运司提出,规划以钱塘港口为中心,向四周辐shè官道并连通外州河道,形成一个由港口到内河的快速运输道路。这样以来,在港口装卸往来货物就不需要通过运河与长江绕个大圈子,也不须在多雨南方走泥泞的土砂官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