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16 章(第1/4页)  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亲信大臣拉入都堂,以巩固和增强在都堂内的份量。但是目前的这种政治局面,对于他的权势而言百利而无一害,搞垮哪一位后再扶持范、蔡二人中的一人入都堂,都将使本来已经有些波动的政局,变的更加变幻莫测。

    实在是不太可能,李长秋在心中第一个否定了自己揣测,旋即又陷入迷茫,王泽这番话倒底是何用意?

    “当前大宋最紧迫的就是广开财源,扶持工商,没有这些,其他毫无意义。”王泽并不继续刚才的话题,而是面色凝重地看着他二人,道:“可知我这些年来为何竭力抬高商人地位、扶持工坊,扩建虎翼水军是何用意?”

    李长秋心念一动,刚要说什么,却有感觉缺了些说辞,又将话咽了回去。

    李墨涵深受王泽思想,当然能对王泽所为深知许多。道:“恩师深意,弟子领会。”

    王泽笑道:“很好、很好!”

    李墨涵斜眼看了看李长秋,暗道李长秋虽然机敏过人,但比起自己对王泽意向的真正领会,他还相差很远。

    “尚卿屈身于小小户房实在委屈过些时日,秦会之大人将举荐尚卿另有重用。”王泽看也不看李长秋与李墨涵,脸朝着对面的白壁,若有所思地道:“过不多久,我将请郡牧守地方!”

    后句话对于李长秋与李墨涵二人来讲,无异于晴空霹雳,他们二人怎么也想不到王泽会在这个时候请郡外放,是想王泽已经向朝廷上书实行新政,在这个时候离开庙堂,这说不通、也让人想不通,尤其是李长秋更不明白他为何要请郡,但他从这句话幡然领悟王泽关于执政之言。

    “请郡,恩相何出此言?”李长秋当先反应过来,嗓音中有点稍稍颤动。

    李墨涵这会倒是先李长秋隐约悟出王泽请郡的缘由,当下试探着问道:“恩师是要亲自赴外……”说到这里,又有些犹豫地道:“但是恩师刚刚提及新政诸般事宜,理应稳坐庙堂从容调度,请郡外放这岂不是……”

    李长秋诧异地看了看李墨涵,百思不得其解,以王泽目前的声望地位,完全可以稳居庙堂,以自己的名位推动整个大宋朝廷的改良,为何在刚刚提出新政的时候,就要请郡远离权力中枢,这无异于宣布他所提新政诸册放任他人册改。

    王泽只是含笑看着他们二人,并没有过多的解释,请郡是他经过深思熟虑,而又认为必须的一步。在朝会上,孙傅等人已经倾向于对禁军重组等提议,相信对前两策不会有太大的反对,而且自己即便是外放也能通过朱影、秦桧等人把握改制尺度。唯独让王泽担忧的就是官制,这也是新政的重中之重,军制变革只须掌握文官统军的惯例,在这个尺度内不会有太多阻力。兴工商、拓海路,是大家都能得利的好事,只要不是食古不化的书呆子,他们暗中叫好还来不及呢!所谓反对只不过是碍于读书人不言利的面皮,鼓噪几声罢了,相信也整不出多大风波。在他看来一旦放禁,朝廷中那些有实力的世家必然趋之若鸿,唯恐分不了一杯羹。

    官制却是牵连到世族大臣们个人乃至整个家族的大事,关乎身家荣辱兴衰,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不小心将遭致各方面强烈的抵制。历代变法成败无不在于牵扯朝野贵族官僚的既得利益,即便是在优容士大夫最甚的当世,以蛰居三十年博天下贤者名望的王安石,虽然未曾涉足官制,但还触动了他们的利益,无奈之下不得不辞去相位。神宗皇帝贵为一国之君,独立推动着官制变革,直到驾崩也没有解决实质xìng问题,反而越改越糟!

    王泽自信具有这个时代杰出人物所不具备的知识,入世近三十年来,他一直没有停止过思考、总结历代变法成败,相反对于变法本身能对这个时代起到多大推动,倒是没有细想过。他牢记物极必反的古训,他一直认为拔苗助长得不偿失,没有经过工业时代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