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11 章(第1/4页)  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官府,设河北东路、河北西路、河东北路、河东南路、中都路、北京路、西京路、临潢府路、上京路、东京路十个转运路,又在转运路下分设军事路。大名府正式定名为南京,做为对宋作战的中枢,由完颜宗弼以元帅左都监担任南京留守、统辖河朔沿边军务。

    是年,金军主力西调,开始了对耶律大石部的围剿,由元帅右都监耶律余睹率蒲察石家奴、完颜拔离速两个万夫队万余人西进,开始对耶律大石在金国边地最后的据点可敦城进行远征,完颜宗翰坐镇太原,节制完颜希尹对盘踞在太行山的两河义军进行围剿,完颜娄室担任河东南路都统,密切监视陕西与京西宋军动向,与完颜宗弼成东、西犄角之势。

    宋朝行在也没有碌碌度日,经王泽的建言,宰执大臣们同意修改武官阶官,将大夫一级的阶官全部升到正七品下之上,从七品上之下武阶官全部称郎,以改变靖康以前一些大夫阶级在郎之下的尴尬,令那些高阶武官实实在在地松了口气。

    令朝野惊诧不已的是,王泽在到达行在当日,即入宫面圣,坚决不受郡开国公位与大学士、枢密副使。

    皇太后诏命赐宴,诸位宰执省部大臣做陪,当日内廷宦官传出消息,王泽在宴前入宫,得太后单独召见半个时辰。其结果是次日皇帝下诏,赐王泽留端明殿学士,迁太中大夫,爵定远县开国县公,食邑一千户、实食封三百户,赐钱万贯,田百倾,并且由内廷降皇帝指挥,赐王泽贡缎百匹,内库拨银五千两,在行宫附近修建府邸一座,。

    王泽的举动,令天下士林为之振动,士人多是jiāo口相赞王泽淡泊名利、有古君子之风,当然也有唾骂王泽以退为进、沽名钓誉、博取清名的声音,但在一片反驳声中被淹没殆尽。

    第四章

    “灯前月下嬉游处。向笙歌、锦绣丛中相遇。彼此知名,才见便论心素。浅黛娇蝉风调别,最动人、时时偷顾。归去。想闲窗深院,调弦促柱。

    乐府初翻新谱。漫裁红点翠,闲题金缕。燕子入帘时,又一番春暮,侧帽燕脂坡下过,料也记、前年崔护。休诉。待从今须与,好花为主。”

    三月天,杭州西湖,徐徐南风、风和日丽、漫柳绿堤、景色怡人。

    湖中一艏画舫上一曲清幽的歌曲声飘出,歌女清丽吴浓的声嗓应托着难得的好天气,令人不饮亦有三分醉。

    “好清丽的声韵,大师兄长伴恩师罕出行在,整日里忙于国事,难得清闲这一遭。兄弟们多不得见,今日费了老大力气才聚了五人前来陪伴师兄,你我兄弟不是外人,你可不能藏量啊!”

    画舫精致的雕栏舱室内,王咏翎、张云仁、薛立、张阶、四人陪伴李墨涵坐舱内饮宴,适逢王泽遣李墨涵赴杭州,处置江浙路支卖局官吏勾结水军军将回易弊案,支卖局衙门座落在杭州仁和县治所,李墨涵在拜会杭州知州刘豫后,专程到了仁和县县衙找王咏翎叙旧。王咏翎身为杭州仁和县知县,大师兄前来理应聊表他地主之谊,便联络几名身在杭州的同门陪伴李墨涵游宴西湖。

    李墨涵面颊微红,显然已经酒到半酣,看似心情颇为舒畅,听到王咏翎劝酒,笑着摇了摇手道:“岂敢、岂敢,这里是你王云鹏的地盘,你不费力约齐同门酒友,难道还让为兄老远来去行在拉几个酒虫过来?。”

    诙谐风趣的调侃,令众人齐声大笑不止。

    王咏翎笑道:“弟奉旨出知地方,师兄既然到来办差,理应召集师弟们前来为师兄接风洗尘,若是不然,岂不让人笑话我同门兄弟关系凉薄。”

    张云仁亦是接话道:“这不,弟刚刚出海回港,还未能归舍,便被二师兄生拉硬扯拽了来,一身海风还未曾浆洗,看在小弟这般辛苦面上,大师兄莫要推谦,今日咱们兄弟定要一醉方休。”

    薛立眨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