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91 章(第1/4页)  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缓慢的出了做为大宋都城百余年的汴京。

    汴梁终于完结了它不堪重负的历史使命,成为了留都,朝廷的南迁队伍分为几路,浩浩dàngdàng的向东南开进。

    王泽凝视大宋天子的车驾出了南薰门的那一刻起,才长长的舒了一口气,用只有他与站在他身边的李墨涵,才能听见的声音轻轻地说道:“终于走出了第一步了!”

    这些日子来,王泽为了南幸诸般事由,用自己的话说忙得简直是连睡觉的空都没有。朝廷中几乎断绝反对声后,天子南幸虽然如期启程,但波折多来于民间。百姓得知即将迁都的消息,京城内外人心惶惶、一夕数惊,不少大户纷纷南下,无财力者只能呆于故居。有传言朝廷为蔽金军放弃汴京,连日来,东华门外不断请愿的百姓,甚至险些酿成暴乱,太学生们几次yù上书言事,都被王泽亲往国子监说服。

    李墨涵在协助王泽办理各项事宜,将朝廷各衙门的南迁先行人员,各项用度开销办理的井井有条,王泽夸赞其为‘干练之才’,好事者暗中传称为‘丞相长史’。

    “恩师,几位相公的车驾出城了……”李墨涵刚说到这里,冷不防一转头望见张叔夜、宗泽二人走了过了,又轻声道:“张大人与宗大人来了。”

    天子南幸,做为大宋朝廷宰执大臣,是不能全员随驾的,宰执中的李纲、秦桧已经先行南下行在布置接驾事宜,张叔夜、暂留京城,在圣驾抵达行在后,再率枢密院其余官员南下,孙傅、唐格、王泽伴随圣驾南下。汴梁做为大宋的留都,设立留守司,暂由张叔夜摄留守,张叔夜南行后由宗泽接任。

    “张大人、宗大人。”王泽当先迎了过去,面带微笑,拱手行礼。

    “王大人。”张叔夜与宗泽还了一礼。

    王泽道:“官家南下巡幸,这京城就托付给二位大人了。”

    张叔夜笑道:“非也,老夫只是暂摄守司,宗大人却要劳心边事。”

    宗泽面对张叔夜、王泽善意的目光,淡淡地说道:“老臣承蒙天子垂青,诸位相公看重,委以守土重任,当竭尽全力,守望两河。”

    守望两河王泽心中一凛,宗泽是坚决的对金主战大臣,而且是一位相当有谋略的人,王泽看来,宗泽无论是口气上,还是他所知历史中,全然是一位积极的进取者。三声渡河遗声,引发文人墨客们‘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的千古离骚。

    他虽不愿打破宋金目前的局面,但宗泽很有可能破坏这短暂的休战,试想百万大军云集汴京,两河抗金风云又起,宗泽必然会上书北伐。那时该如何是好?他可不愿做使宗泽忧愤而故的罪人。

    ‘时下局势稳定,或许不会……’王泽左右无计,不无自慰地向好处着想。

    “守望两河,汝霖好气魄,就应当固守大河,支援两河民众抗金……”张叔夜极是赞赏宗泽的策略,在他心目中,收复失地仍不失为头等大事。

    宗泽对朝廷目前的议和并不满意,对张叔夜的支援两河亦不动容,与他此时的想法相比,张叔夜的想法过于保守,在他看来以当时的情形,王泽主持的议和并无不妥,但那只是一种策略而不是国策。对于金国根本就不用讲信用,女zhēn rén在朝廷士大夫眼中全无信用可言。完颜宗弼的再次南下,使宗泽等相当一批大臣认为,金人率先败盟,大宋只要在有利时机,完全可以北上收复两河,他当然也准备这么做。

    王泽心情沉甸甸的,早已是暗生悔意,早知宗泽如此决然北伐,当初他宁愿与李纲争执也不能让宗泽担任留守,也好保全宗泽。

    王泽犹豫再三,这才说道:“朝廷数年间须得北面安定,京东、西,两淮地百姓须得休养生息,还望大人体谅朝廷,节制沿江诸将,万勿轻开边衅才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