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69 章(第2/4页)  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王泽不知如何说才好,感到文细君从后面抱着自己,面颊贴着他,吹气如兰,淡淡的幽香不断扑来。他此时已经是心乱如麻,大脑已经不能集中考虑什么事情,也没有别的想法,若是在平时,王泽真的是不敢保证能否把持的住自己。

    “看来这些时日,真是苦了你们了。”

    “与公子相比,这东藏西躲又算得了什么苦呢?”文细君懒散地离开王泽,轻挪莲步走到窗前,依着窗栏,幽幽地道:“这诺大的京城,百万生灵,全赖公子及时入城,否则,真不知多少姐妹遭难!”

    “本分之事而已!”王泽机械地回答,除此之外他还能说什么话呢。

    文细君回首凝望着眼前这位曾经让自己为之心动的男人,此时的目光无神,神情沮丧,哪里像是一位叱诧风云的人物。她了解王泽此时的心情,又有些嫉妒柳慧如,禁不住暗叹自己为什么没有在柳慧如之前遇到这个男人,要是她先遇到这个男人,或许此时此景就要别有一番风景了。

    “细君,你有什么打算?我能帮你什么?尽管说出。”

    文细君淡淡一笑,道:“奴家一个身份低微的歌姬,能有什么打算,过一天算一天了!”

    王泽起身走到她的身边,深深地望着她那双流水般地眸子。沉吟半响,断然道:“这里已经残破,你先住到我的府邸,来日再作打算吧。”

    伫立危楼风细细篇

    第一章

    靖康二年三月一日,监国太子赵谌在留在汴梁城内众位大臣的拥立下,在紫辰殿举行简单地登基大典。

    由于战乱的缘故宫中许多礼器被金人掳走,典礼中有些仪式只能由仓促完成,虽然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毕竟还是顺利完成了各项仪式。

    主礼官是孙傅与观文殿大学士唐格,王泽没有太多的露面,这个荣耀的机会,他做了个顺水人情,让于了熟知礼度的元老大臣们,也好在他们眼中搏个谦让的名声,减少些他们的顾忌。

    新皇即位接受王泽的‘改元’提议,孙傅、唐格等大臣亦是深以为然,强敌在外,须向天下人显示新景象,以便稳定汴梁城中人心。

    在众翰林于馆阁学士门呈名下,年仅十岁的赵谌御笔下诏改元神佑,并宣诏大赦天下。孙傅做为托孤大臣理所当然以昭文馆大学士、除尚书左仆shè兼门下侍郎,唐格以观文殿大学士、除尚书右仆shè兼中书侍郎,张叔夜迁知枢密院事,秦桧罢御史中丞除尚书右丞,王泽罢天章阁直学士除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以翰林学士同签枢密院事。

    由于王泽勤王之功,迁官朝议大夫、封爵南阳郡开国郡公食邑二千户实食封二百户。鉴于皇帝年幼,由太后朱影仿前朝刘太后、曹太后旧制垂帘听政,孙傅、唐格、张叔夜、王泽、秦桧五人并为辅政,政事决于太后和五位辅政大臣。

    虽然王泽在五位辅政大臣中年纪最轻、资历最浅,但是他有勤王救驾之功,以翰林学士承旨同签枢密院事,是宋开国以来少有之事,常制多为馆阁直学士签枢密院事,翰林学士加承旨可是掌握圣旨拟发的官职,何况王泽手握军权,又知制诰,可谓内旨外诏一手揽下,在一些人的眼中,他实际掌握着朝廷的军政大权,孙傅与唐格的宰相不过是一个摆设罢了。

    勤王之师亦受到封赏,最引人瞩目的是封元被封为武节郎、翊麾副尉、门宣赞舍人、除殿前司马军金qiāng班指挥使,带御器械。这个职事是随侍皇帝出入的左右宿卫,品位不高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封元小小年纪,竟然一跃而成班直侍卫中的皇帝近侍,跨越幅度是一个军将十余年的正常晋升层次,不能不令军将们艳羡不已。而门宣赞舍人意味着封元直接跨过门祗侯,成为朝廷四十位重点培养的军将之一,在常人眼中、升迁都校的金光大道,已经为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