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7 章(第1/4页)  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可侥幸一旦之力。为今之计,莫若传诏河朔驻军扼大河要津,绝其粮道,劫杀其游骑抄掠,以复畿北诸邑,再以勤王重兵与敌在北壁正战,坚壁勿战,如周亚夫所以困七国者。待其人困马乏粮草不济,然后以将帅檄其誓书,收复三镇,令放开大河渡口,放其北归,半渡而后击之,此必胜之计。”

    赵桓虽是认为王泽所言不错,可他却万万不能等候,他需要的是一场速战速决的胜利,是站在胜利者立场上的议和,而不是一场须得乏味忍耐的彻底胜利。

    对于赵桓的心思,王泽自然是心知肚明,他知道赵桓急需稳定局势,来巩固他即得的皇权,别的什么都不重要。

    种师道暗自称赞王泽老成,文人知兵实为不易。

    姚平仲却不以为然,傲然说道:“金人虚弱,何须如此费力,王大人乃文人议兵,太过迂腐。”

    姚平仲一介武夫,又有赵桓的信任,说话毫无顾及,对王泽不留情面,又岂不知他这一句话可是将福宁殿内的一大半大臣都给议论了一遍,众人的脸色都是有些不好看,连赵桓也暗怪姚平仲口无遮拦。

    “陛下,臣只须提一旅之师,必可活捉金酋擀离不,献俘天厥。”

    赵桓虽是怪姚平仲轻佻,但对于他还是抱有很大希望,毕竟打仗还是需要这帮武人。于是含笑温声说道:“知卿必不负朕之所托!”又转首对李纲说道:“李卿以为如何?”

    尽管李纲对王泽好感无多,但对王泽对金策略还是较为欣赏。可是做为主战大臣,李纲也非常希望对金军有一次速战速决的大胜,来提高赵桓抗金的决心。

    “陛下,臣以为王侍制之策虽善,却非时局上善。”李纲说着,有意无意地地瞟了王泽一眼。“今勤王之师数十万云集城下,金军不过六七万,何须如此长久时日。应集勤王大军在汴京城下对敌一击,毕一役于全功,何须如此费力。”

    王泽嘴唇动了动,似是想说倒地没有说出口。

    种师道说道:“陛下,攻守大计,莫要cāo之过急,金人虽是师老坚城,却锐气未减,仓促用兵,恐为不妥。王侍制之言确应兵法国谋,孙子曰:‘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万不可与强敌力争,须消其锐气,徐徐图之。”

    赵桓亦感到种师道言之有理,不觉间,目光移向李纲。

    李邦彦、吴敏、范宗尹等人面色木纳,对主战大臣之间的纷争视若不见。

    “若不成功,臣愿提头来见陛下”姚平仲倒底是年轻气盛,不待李纲说话,抢先说道:“臣不须多少将吏,只要万余精锐即可。”

    赵桓被他这股豪气所感,顿时亦觉胆气倍升。喜道:“壮哉,就如卿所愿,功成之后,朕当封卿家上爵、节钺,以显功勋。”

    王泽暗自叹息:‘真的是不妙了。’

    他并不认为姚平仲会赌赢,因为赵桓不是唐宪宗,更无法与仁宗皇帝相提并论。

    历史并没有随着他的到来而改变其延续的轨迹,大宋还是走出了这粉碎赵桓最后那么一点点抗金的信心的一步,大宋走向沉沦的车轮平稳的前行。他面容上多了几分自嘲,想想也是,以自己今时今日的地位,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扭转乾坤,还是老老实实地做一名看客吧!

    当这次殿对结束后,王泽出了大内,心情是异常沉重,想法归想法,现实还是让他出于自我矛盾之中,不能轻松对待这次残酷的聚变。

    第八章

    李纲与姚平仲独留福宁殿,与赵桓继续讨论用兵事宜。

    李纲说出了他对此战信心十足的言论:“《易》于谦之上六,称利用行师,征邑国。师之上六,称开国承家,小人勿用。盖谦之极,非利用行师,不足以济功,师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