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9 章(第1/4页)  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公在大臣们面前当众宣读,童郡王等人已奉旨侍候官家穿上龙袍,此事再无更易,即便是上皇反悔,亦是不可更改,孩儿们,将这阉寺拿下”

    “拿下”早已按耐不住的王球大喝一声,几名侍卫立即扑了过去将张迪摁倒在地绑了,又用绳子将张迪的嘴给勒住,以防他在宫中叫喊,惊扰了后宫。

    面对如狼似虎的班直侍卫,一干宦官见张迪束手就擒,哪敢上前相助,就是大气也不敢喘。

    赵楷见何灌动武,将张迪拿下,众宦官莫不敢出头,他本是文弱之人,哪能受得了这般惊吓,当即面色煞白,身躯颤动不已。

    何灌对着赵楷说道:“大王还是转回,莫被这般宵小之辈所用。”

    殿前班直侍卫虎视眈眈,只待何灌一声令下便可将其拿下,赵楷见大势已去,左右无计可施,只得长叹道:“太尉好手段”说罢也不理会众宦官,转身而去。

    王球看着赵楷离去,又轻蔑地瞟着这般不知所措的宦官。说道:“太尉,这帮阉寺如何处置?请太尉示下。”

    “全部拿下,压送内狱,待明日再做计较。”

    众侍卫立即上前,将这帮宦官连同只得一同押去。

    何灌拈须摇头道:“通传各位军将,今夜万勿大意,谨守各宫关防。”

    “是”

    耿南仲借助半明半暗的烛火,看着仰卧在御榻上,仍在昏睡中的赵桓,那张平时就少有血色的脸,此时显的更加苍白,眉毛淡淡的,只有眉头方能看得分明,鼻梁不高,两撇半寸长的胡须围拱着因过度惊悸而微微扭曲的嘴巴,狭长的面颊,消瘦的下巴,细细打量,不但找不出帝王的威严,也看不出一般二十五岁青年所特有的血气方刚的健康气质。

    这难道就是自己教授十年的太子殿下。

    耿南仲自从政和二年就担任赵桓的老师,在东宫十年,可以说是赵桓最亲近的人物,看着赵桓如此模样,他知道赵桓的这种病态是长期以来抑郁寡欢、心情不佳所造成的。

    耿南仲回忆往事,赵桓的生母王皇后,德州刺史王藻之女。是一位苦命的女子,大观二年九月,年仅二十五岁的王皇后就归天而去,此时赵桓刚满九岁,小小年纪便失去母亲,其创伤可想而知,皇家的生活,也不能不使他早早体味到人情的凉薄与世道的艰辛。

    大观二年正月,赵桓进奉定王,并出外就学,而在耿南仲入席教授赵桓《礼》、《尚书》等典籍与《史记》、《汉书》等史籍,再就是文章诗赋之类。耿南仲非常清晰的记得赵桓乃是中资,一篇经文常常需要几日方能成诵,却是勤奋好学、待人接物谦恭有礼,给人以聪明仁孝的印象。与一般皇室亲王冶游恣肆不同,赵桓沉默寡言,行为端凝,使人很难窥清他的内心所想。

    赵桓惟一的爱好便是在每日讲读之暇,用器皿盛些活鱼,在旁边呆呆地坐在地上看上半天,凝望出神,他在想什么,无人可知,也无人能说得清楚。耿南仲每每看到如此景象,都要感慨不已,又有些可怜这位孤僻的皇子。

    “‘鱼不可脱于渊,神龙失势与蚯蚓同’,看来官家是在揣摸这句古语吧。”耿南仲自言自语地说道,此时他与昏睡中的赵桓完全不知外面所发生的变故。

    不过,耿南仲想到明日赵桓将君临天下,自己也将成为皇帝的东宫旧臣,天子蒙师,眼前晃过宰执相位唾手可得的大好前程。

    蓦然间,他感到自己所作的一切是那么的值得,今夜又是如此漫长。

    第十二章

    吴敏轻步入殿,见赵桓仍是昏睡不起,轻声对着耿南仲说道:“如何?”

    耿南仲摇了摇头说道:“只恐事非所愿!”

    “如之奈何?”

    “陛下之所以如此……”

    耿南仲与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