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 章(第1/4页)  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不时亲临其府第,皇九子康王赵构便曾跟随其父皇,习shè于郓王府。

    令赵桓寝食不安的是上月王黼与等大臣上表,为赵佶上尊号。自是内外群臣,皇子郓王楷以下,太学诸生耆老等上书以请者甚众。在皇子当中,领头的居然不是赵桓,而是赵楷,一帮新近宠臣,聚在赵楷周围,为他摇旗呐喊。

    此时,赵桓的太子位以是摇摇yù坠,若非李邦彦、耿南仲等人相助,赵桓真是不知如何是好。

    太子妃朱氏心知肚明,暗自叹息,委婉地道:“怎生断定王直阁所生事端,不是与殿下谋同。”

    赵桓淡淡地道:“爱妃之言确有几分道理,看那日殿对所言,其用策不尽然全为上位者谋,对民生倒有些许好处,只是其人品却……”说道这里不住摇头,不住唠唠叨叨说着崇政殿上王泽的表现。

    太子妃朱氏扑哧一笑,

    “爱妃,所笑何故?”赵桓不知太子妃朱氏是另一番心思,见太子妃朱氏发笑,忍不住想问。

    “难道在大殿之上,对官家谈论民间疾苦”太子妃朱氏含笑看着赵桓

    赵桓一怔,确似明白几分“难道是……”

    “你啊——就是太本分了”太子妃朱氏娇颠地取笑赵桓一句,才道:“妾观王直阁词风无拘,风格百变。足见是才学渊博,由文知人,其不拘一格,善于变通,与那些只知风骨、不善权变老朽截然不同。”见赵桓微微点头,继续道:“恕妾斗胆,官家虽多才多艺,然却宠信宦官与佞幸、穷奢极yù。殿下劝谏尚且无济于事,一小县知事能有何为?妾虽女流,却也读过史书,大凡前朝历代贤能之臣,多是精于权谋之人。以变通之法,得人主大用,惠予百姓。只知风骨,顽固不化者,几人得用。用之,又几人善终。”

    “国朝自艺祖太宗以来,善待士大夫,每每殿对,大义凛然,风骨极佳。却为何国力江日下,民生困苦?实为贤者多、能者少,佞幸当道,却无可奈何,只知不肖与之为伍,却不能扭转乾坤。今观王直阁知钱塘之政,却是一位不可多得之人才,殿对所言,又有十分的圆通。臣妾断言,此人侍庸主则是权佞,侍中资之主则为能臣,侍贤主则能是千古相臣楷模。”

    “爱妃不会是为一曲‘双双燕’,为王泽说道罢。”

    太子妃朱氏柳眉微蹙,一双秋水离波般的秀眸,蒙上一层淡淡的yīn晦,神色间颇有不悦地颠道:“臣妾以事论事,但不会为一曲小词,为不曾谋面的外臣说事。何况王直阁若为大用,对殿下百利而无一害。”

    “此话怎讲?”

    “国朝士人最重功名,收燕云之功尤不及状元及第。王直阁殿试本是及第第一,却被三大王所取,只为一字落为赐进士出身第一,心中怎能没有怨恨。”

    赵桓听得口瞪目呆,半响,才叹道:“却不想爱妃有此卓见,只可惜不是男儿。”

    “女儿身又怎样,国朝先考几位皇后,哪个不是巾帼女杰!”

    “爱妃说的是,说的是。”赵桓难得见到太子妃朱氏要强的一面,有些好奇地看着太子妃朱氏。

    “殿下瞧的臣妾好生难堪。”太子妃朱氏被赵桓看得有些脸面发赫。

    赵桓哑然,又不觉哈哈大笑,这些年来,自己的确没有笑得如此开心过了。

    太子妃朱氏趁着赵桓心情极佳,道:“殿下,妾以为目前局势,殿下确不应暗中私结外臣。但王直阁却是例外,殿下应深纳之。”

    赵桓对结纳王泽不以为然,对太子妃朱氏这话应付似的点头,他却不知太子妃朱氏还有另一番心思。

    “时值风雨飘摇之际,王泽或是柱国之臣,殿下当为大哥、柔嘉做长远之计。”

    太子妃朱氏柳眉微杵,幽幽地望着小亭外的花径,视若无人地轻轻自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