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3章 册后封妃(一)(第1/4页)  筝歌(清穿皇太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一句鸟尽弓藏, 兔死狗烹, 到底还是令得皇太极有些怫郁。

    海兰珠原本只是想为礼亲王一家说几句公道话, 可在他耳中听来,却成了在讽刺他昏庸。

    皇太极冷声道:“朕效仿明制设立都察院, 就是为了监督朕和诸臣可有政事背谬之处,看来有人还不够满意, 想朕在后宫也设个都察院才好?”

    海兰珠听出了他话里的刻薄, 都察院班六部之上, 专门监督朝政, 弹劾百官奸贪污绩的部门, 这可不是拐着弯儿在说她管得宽了吗?

    她作罢, 也不与他争辩, 心想着豪格说得不假,这几年他是愈发听不进别人的话了。

    “你是皇上,就算真有人不满意,也不敢说出来。”

    “哦?既然如此, 这个都察院承政当是由你做才对。”

    “什么意思?”海兰珠有些莫名其妙。

    皇太极倒也不是真生她的气, 但总有些赍恨的情绪在作祟, 不知不觉话就重了几分。

    “也对,张存仁当年在宁远卫时做得是袁崇焕的副将, 祖可法是祖大寿的儿子, 比起朕来,恐怕他们更听你的话。”

    海兰珠倏地站起来,气不打一处来, “你这是什么话?”

    这张存仁的确曾是袁崇焕的得力副将,后来在祖大寿麾下做军官,大凌河一役,他和祖可法等众留在了金国,她确实是和他有些交情的,但远没有到他想的那个地步。

    年初的时候皇太极为了加设官员,因为选人c用人的问题焦头烂额。祖可法武功不凡,而张存仁则刚正不阿,做官也很廉洁,包括很多自大凌河归附的汉将,都是有才能的年轻人,所以她就借势向皇太极举荐过一次。都察院起一个监管之用,用这些不沾亲的汉官正是合适。

    后来皇太极始设都察院,张存仁和祖可法二人不仅都做了都察院的承政,张存仁还升了一等梅勒章京,于是前些日子他们二人特意入宫拜会她,感谢她在皇上跟前的美言。

    除此之外,她跟这些明朝旧人再没有其他联络。何况每日来东宫拜会她的人多了,这张存仁也不是来得最勤的,皇太极弦外之音,分明意指她有在朝中安插亲信之嫌。

    “别的朕不知道,朕可亲眼见到过,那群‘祖家军’一口一个‘袁夫人’的喊你”

    皇太极发着牢骚:“朕答应了你不再为难袁文弼,还将他养在皇宫里,已是极大的退让。你可知道这件事若传出去,别人会怎么想?”

    “你若在乎别人怎么想,就不该娶我——”

    海兰珠是真的恼了,她苦心孤诣的一番话,处处都是在为他着想,这下反倒成了自己里外不是人了。

    正是这时,一个亲卫赶上楼来,“启禀皇上,多罗武英郡王的捷报到了。”

    海兰珠听此,当即就要走,“皇上既然信不过这些汉官,再加增几位信得过的承政就是了。从今往后遇到国政,我主动避嫌,省得遭人误解。”

    “你知道朕不是这个意思。”

    皇太极拉她坐下,复黑着脸对那亲卫道:“报。”

    亲卫朗声答:“回皇上,多罗武英郡王率兵自喜峰口c独石口入,过居庸北路,已攻下昌平。”

    皇太极听后大喜,“这个武英郡王,朕当真是没有看错他。”

    “外藩蒙古的几位藩王都到了,皇上可要亲自去见见?”

    皇太极望向正生闷气的海兰珠,似是在征求她的意见。

    海兰珠瞧四下静默,众人都在等她开口,才给了他个台阶下,“皇上去吧,我累了,正好也想回宫歇息了。”

    皇太极仍握着她的手不放,毫不避讳道:“朕没有要与你置气的意思,等见过了几位藩王,朕再回宫与你好好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