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48.与明议和(三)(第1/3页)  筝歌(清穿皇太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天聪元年(1627年)五月,继征朝鲜王朝之后,皇太极亲率大军征明。这时明朝干将袁崇焕正在实施“恢复之计”,即“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他修城屯田,以屯养战,以“守为正著,战为奇著”。[22]  皇太极想及早发动进攻,发动宁锦之战,结果自己伤亡惨重,宁远城却屹立未动。继续又攻十几天,依然无成。守宁远的正是袁崇焕,他命令满桂c尤世禄c祖大寿出城拒战。皇太极督代善c阿敏c莽古尔泰c阿济格等进击。明军呐喊抵抗。袁崇焕坐镇指挥,放大炮,后金兵一排排倒下,游击觉罗拜山c备御巴希等被射死,贝勒济尔哈朗c萨哈廉c瓦克达俱伤。[23]  明将满桂也负重伤,士兵死伤大半。宁远不下,皇太极又返回锦州,时已六月四日。将士中暑很多,皇太极知不可久留,第二天下令退兵。此战明军防守成功,时称“宁锦大捷”。[22]  辽西不能攻取,便不能进山海关,如果要夺取北京,只有另找出路。皇太极对蒙古是有所了解的,当时他已参加过与喀尔喀c科尔沁等部的结盟,也曾领兵驰援过科尔沁。[24]

    天聪二年(1628年)二月,皇太极首先带领两个幼弟多尔衮及多铎统大军亲征察哈尔所属的多罗特部,进至敖木伦地方,俘获一万一千二百人。因敖木伦大捷,多尔衮被赐号墨尔根戴青,多铎赐号额尔克楚虎尔。[25]  八月,与喀喇沁议和,九月调科尔沁c喀喇沁c敖汉c奈曼及喀尔喀诸部兵来会。九月六日,后金大军出征察哈尔。二十日进击席尔哈c席伯图c英c汤等处,俱下。第二天追至兴安岭,获人畜无计其数。十月中旬胜利而归。[25]  这次出征,后金既打击了大敌察哈尔部,也进一步巩固了对已归服的蒙古诸部的统治。不久,皇太极派阿什达尔汉到这些地方宣敕,以后如征察哈尔,凡管旗诸贝勒年七十以下,十三以上,俱从征,违者罚马驼,不至约会之地者也罚马[26]  。

    故鼎革新

    己巳之变c皇太极新政

    天聪三年(1629年)十月至天聪四年(1630年)正月,皇太极在明朝关宁锦防线难以攻克的情况下率军从蒙古突入内地,攻打北京失利,史称“己巳之变”。但施反间计除掉了明蓟辽督师袁崇焕。皇太极继位后,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促进了后金政权的封建化进程。皇太极本人有很好的文化素养,这时他推行了振兴文教的措施。天聪三年(1629年)首先提出“以武功戡乱,以文教佐太平”,一改其父□□哈赤屠杀文人的政策,并于当年进行考试,选取了满c汉c蒙古生员二百人。[26]  他已认识到发展文教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说不能认为不读书不会误事。规定从天聪六年(1632年)起,凡贝勒大臣子弟年十五以下,八岁以上,俱令读书。[27]  他派人丈量土地,将“各处余地”归公,发给民户耕种,不许旗主c贵族再立庄田。又把原来每13名壮丁编为一庄改为每8名壮丁编为一庄,“其余汉人,分屯别居,编为民户。”并下令编审壮丁,解放部分奴婢为编民。这些措施,使满族贵族的特权受到一定制约,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他极力学习汉族文化,命儒臣翻译汉字书籍。

    天聪六年(1632年)正月,废除“与三大贝勒,俱南面坐”,共理朝政的旧制,改为自己“南面独坐”,突出汗位独尊地位。继而寻机削除异已,铲除了威胁汗位的三大贝勒势力,使汗权得到巩固。仿明制,设内三院,六部,“停王贝勒领部院事”,独主政务。又设都察院和理藩院,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备的国家机构。集中了汗权,加强了□□统治。

    天聪七年(1633年)六月初二日,皇太极在一次讲话中谕令将士对新附之众,“一切勿得侵扰”。[28]  在皇太极影响下,明将孔有德c耿仲明c尚可喜等纷纷归降了后金。皇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