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七一章 前线纷乱折砫石之穷鸟投林(第2/3页)  百年繁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们,自己派兵封锁了沿江河岸,搜捕漏网之鱼。

    萧宝寅脱掉身上的王爷服饰,头戴青衣小帽,身穿打渔郎的乌布禅衣,身上带着仅有的千贯小钱,沿江岸往上游行走,躲避上船搜捕王爷的巡逻兵。

    河边砂石锐砾,水草杂丛,脚下的鞋子磨破了,萧宝寅只得脱掉靴子,光着脚板在河滩上行走,脚板皮被荆棘茅草刺破,水泡破溃,血淋淋的脚上没有一块完好的皮肤。萧宝寅是个娇气的王爷,一生哪里吃过这种苦,为了逃命,不得不强忍着痛苦,完全像个打鱼郎的样子,穿行在卫兵们的眼皮子底下。

    王爷们平时都是养尊处优,呼奴使婢,出则舆马,鲜衣亮服。这个狼狈不堪的打鱼郎就是齐王,这是所有的卫兵都没想到的。

    天明的时候,岸边的守军和巡逻部队的士兵四处搜捕潜逃的齐王爷。这时,萧宝寅头戴一顶垮垮草帽,坐在小船上,伸出一支钓鱼竿,双脚浸在水里,装作垂钓者,任小船在河里来回漂荡。

    士兵们不会钓鱼,也没有谁对这人的奇怪行为产生怀疑。本来,只要仔细一想,谁会一大清早的就撑船打鱼呢,萧宝寅不了解市井生活,他的行为更是漏洞百出。这么大的漏洞,居然也能骗人。此时,萧宝寅害怕泄露马脚,哪有心思钓鱼,想起家庭的惨况,轻声而歌:“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触景生情,潸然泪下。

    垂钓者的小船在迴水沱里上下往返了几十次,行程十余里,巡逻部队的士兵见他专心垂钓的样子,任小船随波逐流,自得其乐,没有任何异常。士兵们没有见过齐王,以他们的创意:他们心目中的齐王应该是高大威猛、长髯飘飘的光辉形象,没人会把他和眼前这个貌不惊人的年轻小伙子联系在一起。

    士兵们从昨天夜晚到今天,此时头顶烈日,在河边守株待兔,实在对河里的这“孤舟蓑笠翁”没了兴趣,这才散去。

    萧宝寅见扼守江岸的士兵远去,在河道平缓的地方西渡,爬上长江西岸,按照太监黄神指示的路线,一溜烟逃奔到好友华文荣的家中。

    华文荣原是齐王府的僚属,深得恩见齐王殿下逃难,此时正是知恩图报的时候,就变卖家产做盘缠,和儿子华天龙、华惠连一起助他逃跑。四人一同往西逃窜,萧宝寅的双脚腐烂,无法走路,父子三人或者背着齐王或者抬着齐王行走。一行人白天隐匿在山洞之中,傍晚,华文荣租赁一头毛驴给齐王骑,一路西行,昼伏夜出,经过几个月的长途跋涉,盘缠用尽,终于到达北魏的边城寿春。

    寿春东城戍主杜元伦一见萧宝寅来临,急忙向扬州刺史、任城王拓跋澄报告。拓跋澄听说萧宝寅居然叛国来投,高兴异常,此人的到来,任城王不想出政绩都不行,立即派车马接迎,载着萧宝寅北上。路人见车上坐着一个面黄肌瘦、衣衫烂褛、浑身酸臭、毛发杂乱似人熊的小娃娃,都以为是抓住了拐卖儿童的人贩子。

    萧宝寅来到洛阳,正是宣武帝元恪重用外戚,诛杀宗室王爷的时候。北魏皇帝对这个外族宗室的到来非常高兴,让他居住在洛阳,和皇室子弟一起习文练武,并且还封他为齐王。

    此时,回想起这段心酸的往事,尝透了寄人篱下滋味的萧宝寅对北魏不知感恩,反而燃起了造反的念头。其实,要说萧宝寅有造反的念头,完全是由来以久。

    萧宝寅本来是南朝宗室,出生高贵,又是开府行台,威镇一方的大将军,一般的宗室王爷还根本没被他放在眼里。莫折念生造反,自封为秦王;其后的葛荣,也是不知天高地厚,自封为齐王;这一个个草莽英雄,居然也敢封王,可笑。我萧宝寅不知比此二贼高明几千万倍,为什么就不可以称王。有此雄心,他设置开府属员就完全是按照朝廷的行、省布局;甚至把警卫部队也组建成了羽林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