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六六章 面首专魏四方扰之兄弟阋墙(第2/3页)  百年繁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畏敌如虎,不敢放手一搏,吵吵闹闹的就要带领部队出击。

    本来,元深、元融两人身份是一样的王爷,官秩也是平级的;可是,既然元融是朝廷派出来监视前锋主帅的亲王,就是钦差大臣,他若有个三长两短,元深无论如何是脱不了干系的。

    不过,从内心深处来说,元深是前锋主帅,一方诸侯,很讨厌元融在自己面前指手划脚,多嘴多舌的,俨然是钦差大臣的样子。出于这样的阴暗心理,元深内心深处巴不得有人对元融实施“钳口术”。最好是能够让其永远的闭上眼睛。

    只晓得和元雍比富炫富的元融此时却要和敌人比武炫武,元深假意地劝说元融“别去触犯葛荣的虎威”,其实暗中希望刺激这个“二百五”去触犯敌人的虎威。在假意劝说无效的情况下,心中暗暗高兴地故作仰天叹息。

    既然元融执意要去跳岩,元深劝阻无效,也只得听之任之了。反正道路是你自己选择的,又不是我把你推向敌人的枪口,任随其便吧。这样,元融向着黄泉路速跑。兄弟阋墙,这样的暗中杀人,是比葛荣部队的内讧还可怕的内讧,让元融深受其害。

    朝廷派来负责监视元深的章武王元融本来就是个不知好歹的家伙,他敢去触犯敌人的虎威,是因为既瞧不起元深,更瞧不起葛荣。他认为葛荣一个山野土匪,自己是中央军,打个屁都足以把敌人臭死。而主帅元深居然畏敌不前,不敢与之较量,这还像中央军吗。

    元融决心要教训敌人,建立功勋,也给主帅元深一个教训。于是不听劝阻,贸然出击。这一战的后果可想而知,元融的部队果然中了葛荣的埋伏。葛荣率领一千轻骑兵冲杀过来,一路砍瓜切菜,元融逃跑不及,被斩杀于马下。

    元融被斩杀的消息传到中军,畏敌如虎的元深命令部队停滞不前,驻军观望。钦差大臣元融遇害,前锋主帅元深必然要承担责任。元深既然知道这一点,却巴不得假手杀人,这样玩火就把事情玩大了——朝廷要追责,总得有人来承担责任才是,这一来,于谨自然的就成了事后追责的替罪羊。

    元融的好友、侍中元晏在朝中听闻元融的死讯,没想到两人在洛阳分手竟是诀别,由此对重返前线的元深气恨不已。元晏是凭着与元徽、徐纥等人的特殊关系升任侍中的。受元徽的指使和为朋友伸冤的双重心理使然,也加入了向元深放烂药的队伍。

    这天上朝,元晏对灵太后说:“广阳王元深盘桓不进,其实是为了保存实力,以便拥兵自重。圣上派去监视元深的亲王,他居然置兄弟手足于不顾,反而假手于人,让亲王遭敌军残杀,这实是向皇权示威。他手下的军师于谨是诸葛亮式的人物,智慧谋略超凡出众。而今四海风云际会,元深既然已经拥有于谨这样的高参,又拥有几万人的部队,元深这样的人恐怕非陛下的纯臣,得趁早除去他的左臂右膀,太后应该孤立元深,以观后效。斩杀于谨,砍断他的主心骨。”

    所有小人的话都是甜言蜜语,灵太后自然相信,此时她正急于和李神轨回后宫卧榻上去行“神鬼之事”,不想过问朝政,就对元徽说:“前线的情况究竟怎样,朕实在是不清楚,不能轻易定罪。侍中元徽,内政是你在负责,就由你来负责处理元深借刀杀人的事。”灵太后匆匆忙忙地发布了这道命令,即宣布退朝,回后宫去享受“性福”去了。

    元徽有了特权,拿着鸡毛当令箭,在尚书省门阙张贴皇榜,招募勇士,有能力生擒于谨来献者,皇帝将赐予重赏。

    于谨效力于元深帐下,游说乜列河,斩杀破六韩拔陵;离间元洪业,谋杀鲜于修礼;立下不世之功,战功赫赫,在北魏一朝,此时无人能功在其上。功勋报告朝廷,于谨盼望已久的“台鼎之位”唾手可得,他为之沾沾自喜。没想到报告上去才几天,功臣未获一丝朝廷的封赏不说,居然还被朝廷视为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