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五四章 奸佞当权烽烟起之水文地理(第2/3页)  百年繁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宽恕自己的“闺蜜”。

    灵太后不晓得有司官员暗中耍手脚,偷换概念,她是个意识超前的女人,认为同性恋根本就不是回事儿。私生活嘛,谁的内容又见得天呢。就是自己在没有面首之前,靠的还不是“同性恋”或者“自摸”来解决问题,用不着为此大惊小怪,也不晓得元、丘二人是因为其他不法行为获罪,就敕命郦道元赦免丘念。

    郦道元接到诏书,晓得众人为救丘念,故意用“同性恋”的概念掩盖这家伙的其他罪行,也来了个快刀斩乱麻,急忙在狱中处决了丘念,并上书弹劾元悦“当官不作为,为官不检点”。

    元悦想救同性恋妻子没救到,反而受到举报,对郦道元是恨之入骨,总想将其置之死地,以报一箭之仇。

    郦道元因诛杀丘念,违抗君命而得罪了灵太后,元悦趁机以金钱买通《魏书》的作者魏收,给郦道元泼上一个“酷吏”的脏水。也是应了那句古话:“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郦道元的一生,并非因恶名传世,而是以传诵千古的不朽名篇《水经注》而扬名天下。

    《水经注》的意思是对《水经》一书的注解。《水经》是记述我国古代河流水道的一部地理书,相传是西汉桑钦所作,是我国见诸于记载的第一部地理水文书籍。但书上描述的河流水道都非常的简略,而且还存在着不少的错误。读桑钦的书确实让人伤心。

    郦道元少年时期即非常好学,博览群书,尤其是喜爱山川风貌方面的书籍。而且他还是个痴心“驴友”,年轻时就游历了很多名山大川。他在阅读了《水经》之后,发现书上记载有很多疏漏甚至错误,很觉得伤心。就想:如果这本书能写得更详尽一些、没有这些错误就好了。我走过许多的名山大川,何不把我的所见所闻,传之为《水经》作注,让人们更多地更充分地了解我国的山川风貌呢,也为更多的战略家、军事家提供更翔实的军事地图。

    此后,郦道元在外出游览的时候,就特别留意各地的河流分布,流域情况,特别是间歇性河流的季节变化,向当地人了解河道变迁,记录在册,为写《水经注》作准备。

    郦道元决定先从《水经》上记载的名山大川访起,作实地考察,好在他是国家公务员,能够带薪度假。于是,他随身带笔墨纸砚,按图索骥。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要详细记录下这个地方大小河流的分布,河道走向,分支,河流名称的变更,地形矿藏,甚至物产,风俗,把史事和传说都记录下来。

    郦道元为了做到让材料尽量准确,常常向当地的老人询问,向他们了解情况,与各种资料上的说法逐一印证,直到准确为止。晚上,考察回来就借宿在当地村民的家里,常常伏案写作到深夜。

    郦道元这样历尽千辛万苦,以双足丈量着黄河流域和长江水系的大部分地区,见是《水经》记录的河流他都重新丈量了一遍,《水经》没有记录的河流他重新记录在册。十几年来穿烂的鞋袜数以千计,终于完成了一部三十万字,共四十卷的长篇巨著《水经注》。这部书共记载了一千二百多条河流,是原《水经》所记河流的十倍,文字是原书的二十倍。这部书不仅记载了河流的地理情况,而且连河流流域物产,风俗,历史,传说都有详尽的描述,堪称这些流域的百科全书。

    有一次,郦道元正在渭水考察,听到传说中姜太公钓鱼的地点,就在渭水的支流磻溪。已经返回下游几十里的郦道元重又背上行李,穿上草鞋,逆磻溪溯流而上,在沿途不断向当地老百姓了解情况,直到确定下准确的地点才开始下笔记录,把姜太公的传说变成现实。

    又有一次,他在长安游历汉朝皇宫的旧址时,专门走访了皇宫的仓池。仓池很是有名,原来是皇帝珍藏金银财宝的仓库,更是西汉末年王莽被绿林军追杀、砍头而掉脑袋的地方。郦道元把这段史实也写在《水经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