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二章 谋后位夫妻反目之姊妹争锋(第2/3页)  百年繁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静立身边听命的太监双蒙说:“传皇帝诏命,废掉皇后冯清。”

    见双蒙喜孜孜地远去,左昭仪仍然装出愁云惨雾的样子,抱住皇帝的双腿,跪在拓跋宏面前说:“虽说废掉了皇后,可是,臣妾的伤子之痛又怎能弥补呢。”拓跋宏无言以对,只得躬身扶起冯润,两人在卧榻坐下,皇帝只能用肢体语言安慰她。

    冯润拉着皇帝的手说:“后妃中,高琳有二子一女,臣妾想让高妃尽快来洛阳,将她的皇子元恪(本文自此始,将皇族姓氏拓跋更改为“元”)过继给臣妾,我能为君王好好辅导教育这个孩子。”

    拓跋宏已废掉了皇后,决意立左昭仪为皇后,眼见太子不成器,宗祧社稷寄望于二皇子元恪。如果再将元恪过继给冯润,自己百年之后,皇后冯润必然一手遮天。拓跋宏可不愿先朝吕雉篡权的悲剧重演。就多了个心眼,在过继的问题上不明确表态,只是指示说:“叫高妃率领留守平城的后宫奴婢迁徙洛阳。”

    迁都的大事完成后,孝文帝为显示自己的文治武功,准备发兵讨伐南齐。就在这时,听说南齐萧鸾废掉萧昭业而自立为帝,拓跋宏仔细评价萧鸾的干才水平,认为王肃一介书生都能打败的萧鸾,自己挟龙虎之师,还能不一举荡平这个草包吗。

    有了这必胜的信念,孝文帝发布戒严令,宣布对南齐动武。就在孝文帝调动军队准备出发南征时,接到南齐雍州(今湖北襄阳)刺史曹虎的书信,说是“萧鸾废君自立,篡位谋政,曹某不才,愿率雍州军民投降北魏,迎接拓跋宏前去受降,云云。”

    曹虎乃南齐名将,在平息王奂、王彪父子的战斗中功勋卓著,他若率雍州投降,荡平南齐,指日可待。孝文帝激情万丈,集结部队,就要出发。这时“八百里邮传快书”送来相州刺史高闾的书信。

    高闾听说了曹虎的行径,十分担心,亲自修书,上表孝文帝说:“洛阳建都还在草创期,曹虎既无至亲在我大魏任职,又没有送来人质羁绊洛阳,可见他并无诚心投降,圣上不宜轻信此人。”虽寥寥数语,但以高闾的名望资历,看问题的准确尖锐,足以动摇孝文帝捡便宜的商人心理。

    孝文帝的万丈豪情被高闾泼了一瓢冷水,他不得不命令部队暂缓出发,一面向曹虎去信,要他率雍州兵马东下,向南阳魏军靠拢。一面静下心来,认真考虑目前的南北态势。

    过了几天,孝文帝忍不住雍州这块肥肉的诱惑,总觉得萧鸾软弱可欺,不能因为一个曹虎不投降,就阻挡了北魏大军南下的步伐,拓跋宏再次召开军事会议,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镇南将军李冲说:“微臣和王肃讨论过曹虎的为人,认为此人奸狡多诈,他是借萧鸾初登大宝时,挖好坑,让我们落入陷阱,向萧鸾送上一份厚礼。而今洛阳草创之期,人心思安,不宜轻动刀兵。”

    李冲在朝堂的话,可说是一言九鼎,连一直支持拓跋宏改革的任城王拓跋澄也支持李冲。认为应该让百多万南迁的兵民休养生息,静观时变。司空穆亮自从家中族人穆泰被杀之后,认为自己的政治前途受到影响,以他为首的势利小人就事事顺着孝文帝的心意,认为应该南征,趁萧鸾立足未稳的时候,一举将其歼灭。

    司空穆亮的小人嘴脸一下子把拓跋澄惹毛了,他是个做事不计后果的人,起身指责穆亮说:“前几天部队集结时,你看见张旗授甲的场面,还非常忧虑地说‘不宜南征’,怎么今天面对圣上,就一味顺从皇帝的心意,完全换了一副嘴脸。尔等面圣背君两副面孔,完全是奸佞小人,这应是大臣‘唯君尽竭,表里如一’的举措吗?如果圣上南伐,落入曹虎挖好的陷阱,置之于倾危之中。一旦出现这么严重的后果,你们谁都脱不了干系!”

    穆亮张口结舌,词不达意地寻找理由为自己辩解。朝堂上一时乱成一团,莫衷一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