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四七章 分裂终至帝国亡之文字游戏(第2/3页)  百年繁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布匹、盐铁的生命线,所有北方和东部各州郡运来的物资,一律由此转运到邺城,逼迫孝武帝迁都来邺城,造成依附大丞相高欢的既成事实。

    这凶狠的招术简直是一剑封喉,截断了洛阳的物资供应线就是切断了洛阳的生命线,简直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洛阳城里粮价一日上涨三次,仍然供不应求,城里一片恐慌,饿殍遍地,很多王公贵胄整个家族的逃出洛阳;官道上,络绎不绝的是逃荒的人群。

    面对如此混乱的局面,中军将军王思政向皇帝建言说:“高欢之心,昭然可知。洛阳非用武之地,宇文泰乃心王室,今往就之,还复旧京,何虑不克?”

    孝武帝也认为王思政的建议可行,此时丢给高欢一座空城,御驾逃往关西,暂时躲避北兵锋芒,待高欢重回晋阳,一举“还复旧京”,这是可行的方案。也不再征求众人的意见,就派遣散骑侍郎枊庆去和宇文泰联系。

    宇文泰也早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野心,见到皇帝的使者,拍着胸脯表示:“微臣这里早就为天子准备好了一切,皇帝尽管入跸雍州。高欢小竖,敢来秦川,潼关就要叫他有来无回。”

    皇帝的使者受到宇文泰的鼓舞,更受到长安部队威武之师的鼓舞。在雍州短短的两天,枊庆的肚子里被宇文泰灌满了迷魂汤。

    拿了别人的东西手软,吃了别人的东西口软。枊庆回到洛阳,就竭力鼓动元修入陕,依附宇文泰。反对南往荆州,投靠贺拔胜。柳庆说:“荆州地非要害,南迫梁寇,臣愚未见其可。关中形胜,宇文泰才略可依,为高欢所畏惧。”

    柳庆的话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尽都把宇文泰当成了救星,这些人的肚皮都饿得呱呱叫了,巴不得早点到雍州吃口饱饭。众大臣一边倒地赞同西行入陕,暂避高欢刀锋。

    这天,恰好东郡太守裴侠率领部队进驻洛阳,保卫皇室,也在太极殿参与议事,王思政对一边倒的西行建议还是不放心,就问裴侠:“今权臣擅命,王室日卑,奈何?”

    裴侠是个明白人,把当前的形势看得清清楚楚,分析说:“宇文泰为三军所推,居秦陇雍豳广阔之地,已统率关西各军,岂肯拱手让出军权,任别人占领他垄断的一亩三分地。陛下若西行入关,恐怕无异于才跳出滚汤沸水,又投入烈火之中。”

    听了此话,皇帝自然是大失所望,王思政和殿下的大臣都急切地追问:“那又该怎么办呢?”

    裴侠尽管分析得在理,对面前皇帝的处境,也拿不出更好的办法,只得说:“图欢有立至之忧,西巡有将来之虑。目前,微臣也无办法,看来只有暂时避居关西,走一步看一步了。”

    议来议去,还不是等于在原地绕圈子,众大臣谁也没拿出具体的方案,闹嚷嚷的大殿一时沉默下来。

    一贯出馊主意的斛斯椿忍耐不住了,又跳出来出了个馊主意:“要想笼络宇文泰,最好的办法是将冯翊公主嫁给他,并封他高官。那样,他一定会死命效忠王室。”

    皇帝此时家无长物,唯一拿得出手的只有这个妹妹和大而无用的官帽子,立即将冯翊公主收拾打扮地送往雍州,又封宇文泰为关西大行台、大都督。这样闹腾了几天,洛阳城中生活物资匮乏越来越严重,很多老百姓的家庭连草根树皮都吃光了,只有躺在地上等死。曾经还在观望的王爷贵胄都收拾行囊,准备逃出洛阳,掀起第二波难民潮。

    大文豪温子升的诏书不能打动高欢,元修实在不忍心,也不愿意,更是惧怕与老丈人高欢兵戎相见。就亲自动笔,又写就一封诏书:

    “王若压伏人情,杜绝物议,唯有罢河东之兵,撤建兴之戍,送相州之粟,追济州之军,使蔡俊受代,邸珍出徐,止戈散马,守境息民,则谗人之口舌不行,宵小之交构不作。王可高枕太原,朕亦垂拱京洛矣。王若马首向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