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百四十四章 正式迁都(第2/3页)  寒门枭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亭台楼阁,作为天子生活起居的大内,也就是宫城,则位于皇城部,占地约五十顷,四周有宫墙包围。

    大内里面几组大宫殿,比如天子寝宫勤政殿和福宁殿,慈宁殿和慈明殿是郑皇太后以及朱皇后起居的殿宇,再有就是仁明殿、慈元殿等数座宫殿为皇后、嫔妃所居,东宫暂时还不需要,所以没有修筑。

    大内除宫殿外,堂、阁、斋、楼、台、轩、观、亭,星罗棋布,这也是受凤凰山的地形限制,帝王居处的奢华不表现在宫殿上,而多表现在苑囿上,各种花台水榭,各种小桥流水,大宋的建筑水平在这里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使宫城内修建得如仙境般。

    不过比起东京汴梁的皇宫,临安的皇宫还算是比较简朴,大内比较小,三千宫女和千宦官生活在里面,就略显得有点拥挤,不过赵构答应过的,迁都后将释放两千宫女和五百名宦官回乡,大内就会舒适很多。

    皇城各省、寺、台都比较简朴,位于大内东面,各部寺都应俱全,皇城正门为丽正门,丽正门装饰华丽,门为朱红色,缀以金钉,屋顶为铜瓦,镌镂龙凤天马图案,远望光耀夺目,而丽正门的城楼是天子举行大赦的地方,间是片广场,广场正对面的宫殿便是正殿,又名崇政殿,是举行大典、大朝会之所。

    说起来赵构还算是个比较勤政的皇帝,在搬进皇宫的第三天,他便举行了第次大朝,正式宣布迁都临安。

    大朝时间不长,短短半个时辰就结束了,算是个很低调的开朝,也确实高调不起,兵不如人,从原直败退东南,天下民众都不好说什么,但心却亮堂着呢!就像天子在开朝辞所说,要励精图治,随时准备北伐,收复失地。

    大臣们各自心事重重回了官署,虽然进官署已是第三天,但每个官署内都是团乱麻,千头万绪的事情需要整理,各种书档案还堆在东京还没有运来,各州进奏官还没有来得及坐镇京城,使得朝廷和地方州府脱离联系,更重要是做事情的小吏都还没有抵达。

    跟随赵构前来临安的官员只有几百人,但朝廷可不是靠几百人就能运转,光各州驻扎京城的进奏官就有上万人,他们负责朝廷和地方的联系,另外还有数万小吏,承担着方方面面的具体事务。

    朝廷官员只是动嘴动笔,但做事情的却是大量没有官品的从事,就像已经升为鄂州通判的刘方,从前也是御史台个小吏。

    李延庆的正职是枢密院老大,知枢密院事,不过他这个知枢密院事只是个名义上的正官,知枢密事其实是相国之,等同于参知政事,但李延庆虽然有权参与知政堂议事,但他却没有相国的决策权和表决权,这个职务其实也比较尴尬,不管实事。

    李延庆正准备前去枢密院,名宦官匆匆跑来,献媚笑道:“李太保,官家请你过去趟。”

    “官家现在御书房?”

    “正是!几位相国也在呢。”

    李延庆点点头,转身向御书房方向走去,赵构的御书房在垂拱殿,垂拱殿是天子召见大臣的地方,殿不大,但走廊却很长,直连通到大庆殿。

    李延庆走进御书房,御书房的外面是间小议事厅,布置得很简洁,只有张长长的檀木大桌子,四周摆放着十几把椅子,只见五名相国对坐在桌子两边,却不见蔡京,众人沉默不语,范致虚见李延庆进来,便给他使个眼色,让他坐下。

    李延庆范致虚身边坐了下来,似乎也没有什么讲究,都是随心而坐,范致虚是左相,也没有见他坐左边第个,倒是徐处仁把左首第个位子坐了,他有点心虚地看了眼李延庆,又连忙低下头,不知他在想什么?

    李延庆没有理睬他,而是低声问范致虚,“左相,出了什么事?”

    范致虚叹了口气,“蔡相公恐怕不行了。”

    李延庆惊,前天下船时还好好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