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一章、白山之巅(第2/4页)  龙战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寺门口堆积的柴薪都笼到了一处。他正迷糊呢,不明白和尚们想做什么事儿,就见魏文成转身迈步,就上了柴堆了,随即跏趺而坐。

    “吾此世尘缘已尽,即当圆寂,且使太守见佛门圣迹也。”

    还没等郡守等人反应过来,就有和尚含泪上前,用火把引燃了柴堆。郡守还在冷笑,心说你以为在我面前自焚,就能够让我打消烧寺的念头,宽放尔等吗?未免太过小瞧我啦,老子沙场都上过不止一回,烧杀抢掠等事做得多了,哪儿在乎你这个?

    忽见火焰升腾中,魏文成的身躯微微一颤,周边随即散发出淡金色的光芒来,然后这金光聚拢在顶门,“嗖”的一声直冲云霄,吓得好几名士兵直接就把手里的武器给抛了,跪下来虔诚膜拜——终究他们中也有不少是信佛的。郡守本人也几乎翻身坠马,战战兢兢扶着鞍桥,定睛细看,只见半空中沐浴金光,竟然现出一尊来佛身,手拈一朵金花,朝着他微微颔首。

    这下子郡守彻底傻了——他的信仰虽不虔诚,从前随大溜儿也信过佛,秉持着中国人传统的美德,对于鬼神之事,向来宁信其有,所以原本就想着和平解决这次事端来着。终究少林寺家大业大,声望也隆,真要是搞到毁寺焚僧,就怕郡内百姓甚至大户从此都怨怼自己,导致政令难行。所以别看这位郡守横眉怒目,貌似一步也不肯退让,其实不过为讲条件而摆出来的姿态罢了。

    但他是真没想到,这少林寺中真有所谓“圣迹”出现!眼见绝大多数士兵都已经跪下了,寺门口那几个和尚也跪倒在地,耳听少林寺内传出来整齐洪亮的诵经之声,不禁两股战抖,赶紧地滚鞍下马,撩衣拜倒,口称:“凜遵佛旨,请恕前愆!”

    那佛像再次点头,一个声音在郡守脑海中响起来:“宽人一命,当受福报;毁寺灭佛,必生灾异。”话语终结之后,便连金光带佛像全都悄然隐去。郡守抬起头来再往柴堆上一瞧,只见熊熊火焰中空空如也,再也不见魏文成的躯壳。

    这可真把郡守给吓着了,只得依从魏文成的条件,允许包括僧璨、昙林在内的十七名老僧携带大批经卷安然离开少林寺。少林寺也就此献出了房契、地契,其余僧众一并还俗归乡,上了国家户口……

    那么僧璨等人究竟逃到哪儿去了呢?按照魏文成的指点,僧璨南渡陈朝,跑去太湖边上魏文成呆过的广福庵隐居,后来又搬去了附近的司空山,一直到隋朝开皇十年才重新出世,驻锡江北的山谷寺。又两年后,一名十四岁的小沙弥前来求法,僧璨看他相貌仿佛魏文成,算算日子,怀疑是魏文成的转世,便即将其收为门徒,也起法名叫做“道信”。

    这位道信才是真正的禅宗四祖,后传五祖弘忍,弘忍分传神秀和六祖慧能……但这支禅宗正脉,此后再也没有回归过少林寺。

    少林寺是在六年后的大象二年才始恢复的,北周静帝更其名为“陟岵寺”——因为长安城内的陟岵寺就在宇文邕眼皮底下,根本存不下来,早就已经在灭佛风波中给彻底毁掉了。翌年杨坚篡周,建立隋朝,即将陟岵寺恢复少林的本名……

    昙林则是先遁回了熊耳山定林寺,当即遣散寺僧,献上地产,然后再南逃入陈。他不好跟人说自己一条胳膊是被官兵砍断的,只说云游遇盗,就此被称为“无臂林”。

    后事暂且不论,再说魏文成装模作样于火中坐化,并且现出金身,威震了开封郡守之后,便即随着金光,踩踏虚空,直奔东北方白山而去——也就是后世的长白山。非止一日,登至山巅,那位曲墨封正跟这儿等着他呢,见了面就问:“汝尘缘已尽耶?”

    魏文成躬身施礼:“已尽矣。”

    他此前人魂飘荡,在山顶跟着曲墨封学法,进益非常之快。这一来是因为曲墨封境界比较高——起码比凡间那些和尚、道士要强多了——明师易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