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三章、佛前明灯(第1/3页)  龙战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魏文成对宗教本没有什么好感,即便天上真有佛祖、神仙,在他看来也是人贵自度,他度纯属扯淡。你说你厌恶了红尘俗世,想要修行,那就自己跑深山老林里找个师父去修行得啦,为什么要形成教义,形成教团,把没有修行觉悟的人也卷进来呢?你瞧天下寺院、道观之中,有几个人是真虔信教义的?有几个人是真想毕生修行的?大多不过混饭吃罢了。

    当然啦,只要不作恶,光混饭吃,虽然没志气,也不值得惩罚,但饭食是有限的,你想混饭,必然就会夺了他人口中之食。尤其如今很多寺院、道观,并不仅仅靠信众的供养为生,还要广收良田,雇佣佃户,跟封建地主没有什么区别。北有周、齐,南有陈朝,也不知道谁兴出来的规矩,修行者哪怕是坐拥金山,也都不必要纳税,时间一长,国家财政肯定会出问题啊。

    魏文成本人不是太恨骗子,相反对于受骗之人,他认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你愚昧,你上当,你活该,都不值得我去拯救。但他痛恨寄食者,更痛恨导致国弱民贫之辈。

    于是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卫元嵩,卫元嵩不禁抚掌赞叹,说:“师兄果然是真佛子,一语中的!”他说即便满地都是骗子,只要不影响到朝廷的施政,皇帝也是懒得管的,所以他和道士张宾也是利用这般理论去劝说的宇文邕,并且煽动说:“今天下三分,久战不决,然若我朝铲除妄夫,收其田亩、百姓,可富国而强兵,无须十载,必可力压东、南矣。”宇文邕深受启发,就此寄予厚望和重任。

    魏文成问他:“若得施展,阁下欲灭佛欤?”

    卫元嵩摇摇头:“吾本信佛,奈何灭之?”我倒是想灭道来着,就象张宾想要灭佛,但既然合作,双方都得各退一步,寻求妥协不是么?我们只想把那超过八成的假和尚、假道士给铲除喽,剩下的真和尚、真道士,数量既少,也不贪恋俗世财物,自然不会对国家造成什么影响。况且:“真理是在,谁可灭欤?”

    魏文成心说从来矫枉必然过正,等你们真的掌了权,一动起手来,会不会行灭佛、灭道之事,恐怕就连自己也扯不住缰绳啦。不过卫元嵩后一句话说得有道理——“真理是在,谁可灭欤?”只要当世真有人能够通过修行成神成佛,那这道统就不是俗世皇权所可以杀灭的。

    最终他答应了卫元嵩,说我今天白天在大街上一番言说,也算是给禅宗扬了名了,再加上你收拾了闲居寺,相信此行的收获比僧璨他们希望的还要好,我回去既有了交待,那便不必再节外生枝。好吧,我尽量在辩论会上不发言,由得儒教打压就是了。

    随即他又警告卫元嵩,说:“儒若成教,诚恐其害不在佛、道之下也。”

    卫元嵩得了承诺,欢欢喜喜地便即告辞了,对于魏文成最后一句话,貌似根本就没能理解,更没能听得进去。魏文成倒也不以为意——自己终究有来自两千年后的历史经验,所以才会放这种话,搁在古代,儒是天然的政治正确,谁敢说儒生会误国啊?哪怕到了明末儒生一误再误,所造成的危害不在阉人、武夫之下,到了清朝治史,也把所有屎盆子都往后两者脑袋上扣,儒生只要不党同那两者,一律都是白莲花……

    卫元嵩离开之后,魏文成跏趺而坐卧榻之上,不禁皱眉沉思。他预料到宗教界将会掀起一股狂风暴雨,就不知道这风雨将会有多猛烈,具体发作的日期在多久之后了。多少有点儿懊悔前世读史太少,光知道有“三武一宗灭佛”,也知道三武是指魏太武帝、周武帝和唐武宗,一宗是指周世宗,但周武帝究竟是bsp;   周武、周武,“武”乃谥号,只要宇文邕不死,就没人知道他的谥号是啥。魏文成作为穿越者,理论上是应该知道的,可却偏偏想不起来……

    他倒并不在意灭佛之举,只是琢磨着,自己要怎样才能避过这股风浪呢?其实以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