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13 陈宫催马离营去(第2/3页)  三国之最风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亏得他城府深沉,失落之情,才未显露於色。

    侍立在侧的曹昂把军报转呈给陪坐在侧的程立、陈宫、满宠、刘若、丁斐、史涣、夏侯惇、曹纯等人览阅。

    诸人看后,满宠蹙眉说道:“孙文台、孙伯符出入陈留、济阴,如入无人之地,当我兖土是什么地方?随便都可以来的么?”

    程立抓住了重点,说道:“孙氏父子克城而不占,这明显是在为荀镇东牵制陈留、济阴两郡的兵马,其目的不外乎有二,一则是以威胁两郡的郡治为手段,以迫两郡不敢来助我军;二来,是骚扰我军的后方,使我军心不稳。”

    他对曹操说道,“明公,许显、乐进、刘备、陈褒等部兵马,俱已会至镇东帐下,现今镇东与我军夹河为营,昨天与前天,镇东连续两天挑战我军,今天,镇东又开始试探地进攻乘氏,我军与徐州军的大战在即,而陈留、济阴自保无力,不能相助,事急矣!宜急觅良策以对。”

    曹操问道:“公可有良策?”

    程立看了看陈宫,默然不语。

    曹操心知,程立的良策一定还是撤回东郡,当此之际,不可内部不和,曹操便也没有再问程立,改问陈宫、满宠等人,说道:“君等可有对策?”

    陈宫捻着胡须,费力苦思,边想边说道:“明公,惟今之计……,只有一个办法了!”

    “什么办法?”

    “据军报,孙坚、孙策父子所率之兵力,其实都不多,孙策只有两千来人,孙坚更是不到千人。明公可择战将两员,各与兵若干,遣之邀击孙氏父子。只要能把他父子二人击溃,就不但可保我后方无虞,能够把军心稳住,陈留、济阴两郡且也能各遣兵来聚了!”

    满宠听了陈宫的建议,微微摇头。

    曹操瞧见了他的动作,问道:“伯宁,你有什么想法?”

    满宠说道:“陈公之策,怕不好行。”

    “怎么说?”

    满宠说道:“孙坚、孙策父子一味游击,我军恐怕不太好能击溃他们。我军遣出邀击的部队如果少了,不一定能斗得过他俩;如果多了,他俩向南撤走,一入陈国、一入梁国,我军难不成还能追击不成?我军不能追击!而等我军归还乘氏,他俩又率部出来,继续扰我陈留、济阴,如何是好?”

    曹操点了点头,顾与诸人,说道:“伯宁的这个担忧,不可不虑。君等可还有别的对策么?”

    夏侯惇从榻上下来,站在帐中,大声说道:“末将有一个对策。”

    “你说。”

    “那就是舍了济阴,退入东郡!”

    陈宫闻言,顿时又怒,说道:“此前,程公已经建议过明公退入东郡,怎么校尉今也对明公做如此建议?前时,我军兵马尚少,粮秣稍乏,程公提此建议,且可理解;於下我军步骑三万,粮秣足够两月之用,却如何能够不战而退?校尉怎能又提此议!”

    程立生性狠戾,不把百姓、兵卒当人,夏侯惇对他的这一点,极其反感,但一码归一码,不得不承认,程立的计谋和眼光还是极佳的,对於他提出退回东郡的这个建议,夏侯惇现在是非常认可和支持的。

    夏侯惇说道:“陈公,你说的不错,现在我军确是有三万之众,可你去看看,这三万之众的兵卒,都是什么兵卒!差不多一半都是临时征募来的壮丁!别说操练了,军械都不够发给他们,拿着锄头、耙子当兵器的,大有人在,还有那削木为兵的。陈公,这样的兵士,你觉得能与荀贞之的徐州虎贲对阵么?非要让他们上阵去打,不是叫他们送死去么?”

    陈宫怒道:“我军有济水为阻,荀镇东如敢过河来击,我军候他半渡而击之,焉可不胜?”

    “荀贞之是傻子么?济水南北这么长,他为什么一定要在这里渡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