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72 曹孟德妙解袁怒 荀友若起意归乡(第2/3页)  三国之最风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笑了?”

    “小肚鸡肠,实在好笑。”

    “小肚鸡肠?”

    “我闻孙侯入颍川前,路过南阳,袁公路邀之,请他留下来,孙侯不肯,袁公路以为他轻视自己,两人遂结怨。贞之昔入洛阳,袁公路尝遣人去拜见贞之,卑辞厚礼,愿与贞之交,而贞之不应,袁公路因与贞之亦有怨也。因此,当后来董卓部华雄入侵颍川,袁公路毁盟约而不肯救之,贞之和我常有书信来往,他已数次在信中提及此事,说袁公路背约弃盟,非可交者,并说早晚要报此一仇。”曹操举檄文而示意,大笑道,“看看,这仇可不就报了?”

    曹操东扯西拉,说了一大堆,袁绍被他绕糊涂了,问道:“卿何意也?”

    “本初啊,你看贞之、孙侯的这道檄文,说及卿与袁公路处,落墨重点却在袁公路,而叙及卿处,却是言辞恭敬,言称愿为卿之马前驱。……这分明是在讽刺袁公路,怎么会是讽刺卿?”

    袁绍与袁术不和,袁术以为袁绍母贱,总是看不起袁绍,袁绍对此怀恨久矣,听到曹操说荀贞之前在洛阳时不肯与袁术交,袁绍心中的气已是消散了不少,这时又听曹操说荀贞、孙坚意在讽刺袁术,虽觉得曹操这话未免牵强,可一来因为气已稍散,二来看到了席上的审配、荀谌,三来想及而今大事尚且未举,冀州尚未入手,实是不可再结外怨,遂顺着曹操的杆子往下爬,转怒为喜,自责笑道:“是我想得多了!孟德,若非卿提醒,我还不得错怪贞之!”

    曹操又是哈哈一笑,抖了抖檄文,拽着袖子把刚才沾染到檄文上的灰尘擦干净,还给袁绍,自归席落座。

    袁绍顾望帐中诸人,说道:“贞之、孙侯一意讨董,忠义可表,今他二人传檄我郡,卿等以为该如何?”

    郭图只恨刚才没有先看到檄文的内容,不能趁袁绍发怒时挑拨离间,被曹操抢了先着,既然袁绍怒气已散,再说檄文的事儿也没用了,可他却也绝不愿荀贞借再击董卓之际成就天下威名,故而拈须,故作沉思片刻,说道:“帐中左右皆是公之心腹,我就有话直说了。”

    袁绍说道:“卿尽管言之。”

    “今讨董,公为盟主,按理说似该助荀、孙二侯,可现在冀州的形势,大家都看在眼里,韩冀州忌公,非但不肯全力配合,还时不时地给公下个绊子,这让我军怎么能安心出战?以我之见,现下之时,董卓只是癣疥之疾,而冀州才是心腹之忧:董军虽盛,而盛极必衰,早晚定亡,公只要能得冀州在手,举一州之力,南下而击之,何不胜也?公断不可因小失大啊。”

    这个时候如果响应荀贞、孙坚,举大兵而出,以袁绍的名望,他肯定会成为董卓的主要打击对象,如败,纵归河内,也难以再取冀州了,而即使胜,以董军之强,想来也会是惨胜,同样的,也不用再想着取冀州了。明智之士都看出天下大乱了,那么相比讨董、击董这点“虚功虚名”,冀州才是“实”的,没有了冀州这块实地,千古功业都只会是成为一场空。

    袁绍沉吟。

    审配却不赞同郭图的意见,说道:“我闻荀、孙二侯得到了一部分孔豫州的兵马,而今兵强马壮,两部合兵,步骑六万余人。今二侯起兵,我军如应之,则二侯出梁东,我军下孟津,两路夹击,董军必败,这是匡扶朝廷的不世之功也,以公之名望,如能再得到此功,韩冀州便是再忌惮公,又有何用?挟天下名望,回大胜之军,冀州易得也!”

    袁绍问逢纪、许攸:“二卿以为我该当如何?”

    逢纪、许攸或赞同郭图,或赞同审配。

    袁绍意思难决,又问曹操、王匡:“孟德、公节,卿二人意如何?”

    王匡先前大败,兵马几乎丧尽,回到泰山又招募了几千精勇,这才元气略回,前两个月他刚回到河内。王匡对袁绍是忠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