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9 点将封侯趁少年(第2/4页)  三国之最风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便是这一种了。

    颍阴是大县,最盛时人口数万,现经黄巾之乱,人口虽然减少,却也仍是大县,本朝至今,得封颍阴为食邑的共有两人,一个是梁冀的从子梁马,一个是先帝之女颍阴长公主,不是外戚就是公主,荀贞和他们显是不能比的,所以没有食全县的待遇,然即便只食五千户也不低了,且封地是他家乡,这是格外的优待。

    荀贞不敢相信朝廷对他会这么大方,几疑听错,看过何顒的信后才知,他能被拜为颍阴侯实是走了运,是袁绍、何顒等为他力争的结果。

    就像荀攸此前对荀贞说的:荀贞从皇甫嵩击黄巾,功高;为赵中尉,安定赵郡、击退张飞燕,功又高;为魏太守,到任才几个月又平定於毒之乱,功又高,朝廷不能不再封赏他了。

    可怎么封赏就有说辞了。

    张让以荀贞先击黄巾、复安赵魏,宣扬了汉家天威为名,建议今天子诏拜他为宣威侯。

    宣威侯听起来很威风,宣威也是个县,拜为县侯,侯名又如此威风,似是个很好的建议。

    可问题是荀贞的这个侯又不是名号侯,是封地侯,名号侯讲究侯名的蕴意,如班固经营西域,扬国威於境外,是故得封定远侯,封地侯不讲究这些,封地侯讲究的是美县丰邑,因为这关系到被封侯之人的经济收入。

    宣威属凉州武威郡,地处边陲,往西再过三个郡就是西域,周围都是沙漠,人烟稀少,无所出产,把荀贞的食邑定在这里,和不给他食邑没什么区别。

    从中兴至今,远封在凉州的侯,区区三人而已,而且这三人所封之地也不是像宣威这样的偏远贫瘠之地。

    袁绍等人为荀贞据理力争,最终以“建武元年封功臣,诸将皆占丰邑美县,唯丁綝愿封本乡,建武二年,祭遵得封颍阳,今贞,颍阴人,先击黄巾、复安赵魏,功高军中、平定地方,有功於国家,何不封之於颍阴,以比美世祖,示朝廷之优仁”而说动了今天子,最终定下封荀贞为颍阴侯。

    丁綝和祭遵俱是颍川人,丁綝是定陵新安乡人,他从光武征伐有功,建武元年封功臣,诸将皆欲得县侯,只有他独求封本乡,祭遵是云台二十八将之一,颍阳人,建武二年得封颍阳侯。这两人都是荀贞的同郡人,都得封家乡为食邑。袁绍等以此为例,用“比美世祖”的说辞说动了今天子。

    总而言之,荀贞能得封家乡为食邑,实得感激袁绍、何顒等人。

    荀贞修书一封,感谢了袁绍、何顒等人的帮助,并写信去族中,告之族人此事。

    荀氏族人多是知书守礼的儒生,又有荀衢在家看管,荀贞倒是不忧族人会仗他之势在县中跋扈。

    汉重军功,通常而言,非军功不得以封侯,封侯可以说是两汉名臣、志士在荣誉上的最高追求了,得封颍阴侯这件事传到家乡后,可以想象得到荀绲、荀衢等族人的欢喜。

    得封为列侯,不止是荣誉,不止可以配金印紫绶,经济上也会得到一大笔的收入。

    侯按封地封户所拥有土地的数量和产量,也即封地内封户的实际收入,按三十税一的比例征收地税,称之为“租入”。封户将各种赋税缴纳给县寺,算赋、口赋等留归国家,地税则转归侯私有。封地越丰美、封户越多,侯的收入就越高。

    荀贞这一世生、长颍阴,对颍阴县民的收入很清楚,从封给他的这五千户身上,他每年至少能得钱数十万,多则可至百万。

    荀贞现在的禄秩是“守二千石”,本朝吏员的俸禄在发放时是“半钱半谷”,二千石每月可得俸钱六千、米六十石,守二千石比这个要低,也就是说,即使他明年转正,他一年的俸禄也不过是总共得钱七万余、得米七百余石,当然,现在乱时米贵,七百余石米如折合钱远不止七万余,可就算如此,他一年从封地里得到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