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7 辨旗察鼓(第2/6页)  三国之最风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弟,心思不在这上边,看了会儿就烦了,费畅无能之人,看不懂,他两个人先自下城归家。

    郭图、杜佑看到中午,见新卒们回营吃饭了,也各自归家。

    他两个一个计吏,一个贼曹掾,都是郡朝重吏,波才贼兵才退,城中“百废待兴”,很多公文等着他们,都挺忙的,下午他两个人就没再来。

    王兰没有走,在城头上草草地吃了点东西,等新卒们饭毕出营,重新开始训练后,他继续观看,直到夜色降临,这第一天的训练宣告结束,他才下城。

    下了城,他直接驱马奔去太守府。

    文太守在府后的住处等他,见他进来,放下正在阅读的竹简,问道:“怎样?”

    王兰跪伏地上,答道:“下吏在城头观望了整日。上午,荀掾把牙旗、肩章分给了新卒诸曲,教其辨认,下午,先是依‘什’,继而依‘队’,练了半天的队列行伍。整个一天,除了饭时,荀掾都坐在营外高台上,半步未离。戏忠和荀攸上午在,下午没见,可能是回帐中睡了。”

    “回帐中睡了?”

    “下吏听说,荀掾、戏忠、荀攸三人昨晚一夜未眠。”

    “一夜未眠。这么说,荀贞两天一夜没睡了?”

    “是啊。”

    “他对练新卒这回事儿倒是挺上心。”

    王兰笑道:“也由不得他不上心。五日后……,不,今天已过,该是四日后他就要提军南下。波才十万之众,虽是乌合,亦不可小觑,事关自己的身家性命,他怎能不上心呢?”

    “唉,上心就好,上心就好啊!”

    文太守此时的心情很复杂,他不喜欢荀贞,可此时此刻却又不得不依靠荀贞,希望他南下后可以解救汝南五县。

    夜已至,室内烛光跳跃。

    文太守刚才对着烛火看了半晌竹简,眼有点涩,揉了一揉,问道:“你来时见到钟功曹了么?”

    “没有。”

    “等会儿你去找一找他,问问他:丁壮可招募够了么?如果招募够了,快点给荀掾送去。”

    文太守答应补给荀贞数百丁壮,给他凑够两千新卒。这数百丁壮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得在县里招募,招募之事由钟繇负责。

    王兰应道:“诺。”

    文太守点了点头,拿起竹简,再次低头看了起来。

    王兰却没有立刻退走,他犹豫了下,说道:“明府,有一件事,下吏不知该否禀报。”

    “何事?”

    “今日不止有下吏去城头上观望荀掾练兵,费丞、郭图、杜佑、张直也去了。其间,杜佑提起:可惜他家不是阳翟的,要不然倒是可以从族中选些精勇,付与荀掾,壮其声威。下吏趁此机会试探了一下张直的意思。”

    “噢?张直怎么说?”

    “张直无意出人助荀掾南下。郭图说:郭、黄、淳於等大族也都没有这个意思。只有荀氏的姻亲辛氏有意相助。”

    文太守家是南阳大族,对大族的心思很了解。他心道:“不用你说,我也知他们不会出人!”点了点头,说道:“我知道了。你下去罢。”

    “是。”

    在波才围城的时候,钟繇招过一次民夫。这次和那次不同。那次是为了守城,是为了保护家园,这次是为了南下,是为了“解救汝南五县百姓”。老百姓又不是当兵的,如果是为了保护家园,他们愿意上阵与“贼”厮杀,但现在阳翟无事,“南下击贼”?没几个人愿意去。

    好在乐进来时随行带来了不少郡北的百姓、勇士,这些人或是家被“贼人”毁掉了,或索性就是有志从军的勇士,见招募令一下,他们很积极,纷纷报名。有了这批人做底子,钟繇在白天把县中各里全跑了一遍,许以重赏,勉强又召到了一些人,两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