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21章 一段闲书(第3/4页)  大唐之绝版马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什么不敢说些近的?”

    女儿一边送着茶,便铺垫了这么多,而听客们聚的越发多了。

    老者像是下了多大的决心,拍着胸脯子道,“也罢!天底下说书的,敢在陛下和淑妃面前说小矬子侯君集的,只此一份!难得陛下赐酺……”

    有人不干,“这一段儿你早说落套了,不要听!”

    郭孝恪又是一惊,敢在皇帝面前这么贬损侯君集的,还真是没有。

    老者道,“哼哼,今日要说一段,乃是本朝高祖皇帝年轻时一件……”

    郭孝恪提醒道,“老哥哥,这个不能乱讲。”

    老者道,“这位贵人你且放宽心,我要说的,正是高祖皇帝英明神武,年轻时不畏强权,藐视暴隋的一件雅事。”

    听客位来了兴致,纷纷催促道,“这个没听过,请快些说吧!”

    只听醒木一响,老者开讲。

    “话说前隋荒暴,民谣日起,起初只是喧哗于市巷,后来竟然传入宫中。说的是正是,‘木子李,有天下’,又说的是:‘杨氏将灭,李氏将兴’。”

    “这话当初看是民谣,而如今看却真是天意。但在当时,天下姓李者多的是,谁知道哪一个才是真命天子?”

    众人伸着脖子听,鸦雀无声。

    老者道,“蒲山公李宽之子李密,曾因余萌入朝为官,做着个左亲侍,炀帝见李密额角方正,气质不俗,便想起那句民谣来,心说,难道是他要谋我江山?”

    “炀帝即令罢了李密之职。结果,李密真的亡入瓦岗举了义旗,连他也自以为民传的两句箴言,便是指的他自己了。”

    老者话锋一转,“岂不知凡是有雄才大略者,都有通天纬地之能,众人皆醉而唯我独醒。那个李密乃是事到临头、走投无路才上的瓦岗,哪里有半点王者之风!”

    “今日本书要说的是,我大唐高祖皇帝陛下,其实早就看出大隋必然要亡,那个李密与高祖比起来,眼光就有天地之差、云泥之别!真是不能同日而语!”

    郭孝恪暗道,这个说书老者也就是故弄玄虚招揽些听客。

    皇帝和淑妃或许与他有过一面之缘,也被他父女一唱一合的拿来作噱头。其实不就是要想借着赐酺之机多挣些大钱?听客要听近的,他马上便编了近的,投人所好。

    再说高祖起兵难道不要借助天下大势?还能比李密看出多远去!

    此时,正有人如郭孝恪所想,在人群里问道,“口说无凭,李密与高祖差别在哪里?”

    说书老者反而不急,举起案上的酒壶,咂了一口才道:“高祖出身名门,西凉武昭王后人,祖上也是簪缨世家!岂是李密那个暴发户能比的!”

    有人道,“你不要一边说一边饮酒,就为耽误功夫,再这么没紧没慢,我就不给你大钱了!你且说说,连炀帝都看出李密额角方正,气质不俗,但他比高祖差在哪里?”

    说书人道,“高祖之母,与隋文帝的独孤皇后乃是同胞姊妹,独孤姊妹俱是贵命,姊姊都生得出炀帝来,另一个岂会生不出真命天子?”

    听客们大眼瞪小眼,意思是让他快讲,老者再啜了口酒,说道,“此时我们再看看那个李密,额角方正还算个什么出奇!”

    他用醒木敲着自己的额头道,“小老儿的额角比他还方正!”

    有人哄笑,“你那是醒木当然方正的,快说高祖相貌,是如何的出奇?”

    说书人偏偏不急,端起壶来慢饮,郭孝恪暗乐,这人可真精。

    有人等不及了,手里举着两只大钱对老者女儿晃道,“杨二妮,钱就在这里,让你爹快讲,不然不但钱没有,我也走了!”

    姑娘端个盘子在场下绕了一圈儿,叮叮当当收了钱,老者这才撇着嘴道,“贵人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