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84章 宫门大开(第2/4页)  大唐之绝版马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建福门很快发现了,同样点起了燧火传信。

    大明宫下,光宅c翊善c长乐诸坊本来已快进入宵禁,坊正们正差派着人手关闭坊门,猛然见大明宫上烽火接连燃起,城头人喊马嘶,不知发生了什么大事。

    在大明宫的西南角,从兴安门c建福门奔至的禁卫们在这里汇师,“兄弟,发生了什么大事,搞出如此大的动静?”从建福门赶来的郎将问道。

    “别提了,老子今日可摊了大事,兴许是宫中进了飞盗,万不可让他走脱了,看他往哪里逃!”

    他指示说,“他没地方可去,就被我们堵在西南角。”

    大明宫西南角的宫墙之上,有司天监构筑的一座观星台,高约丈二,两边有斜阶可升入台顶,上边安置着浑天黄道仪。

    这样的观星如,在大明宫宫城四角都有一座,只是上边的陈设不同。

    台顶到台基是一道竖缝,最上边架着一根横梁,台基下边c正对着台子的缝隙,向北c朝着兴安门的方向,用白色玉石铺砌着一条一丈长的“量天尺”,上边凿有刻度。正午时分,日光投射梁影,映于量天尺上,可录日长。

    此台平时用于观测天象,还有个额外的用处——万一大明宫遭遇来自西内苑或宫城正南方向的敌袭,守宫禁卫只须上了观星台,便可同时防卫两方面的来敌。

    因为在观星台再外侧,南面和西面距离着宫墙的垛口只有五步远的距离,有人从这里攻上来,也会受制于地方狭窄而无法施展,只有挨打的份儿。

    上一次,晋王李治与武媚娘,便是站在观星台与垛口之间,避开了随行内侍的眼目。武媚娘从这里抛了一块银牌子到西内苑东宫的墙下c戏弄过吕氏。

    那匹马就在观星台下,人已不见了。

    有的军士执枪c戟上了观星台,有人绕到台后去,双方同时喊起来,

    “将军,台上无人!”

    “将军,人在这里!看你往哪里跑!”

    人们从观星台两边围堵上去,观星台后边竖着一根两丈来高的木杆,上有风标正在随风晃动c指示着风向。

    而那个人正在试图推倒木杆。

    禁卫们立时明白了这人的意图,大明宫西南角与东宫的东北角相隔很近。郎将笑道,“大胆蟊贼,还不束手就擒,居然想借杆逃入东宫!”

    话音未落,这人便一下子愣住了,他认出了这个人,哪里是什么蟊贼。

    火光晃动,照着那人已将风杆根部砍开的一道六成大的豁口,她不能全都砍开——大明宫宫墙高大,人站在这里已是夜风掀衣了,杆头的风更是强劲,若将木杆全部砍开,兴许木杆一下子便被风吹到城外去了。

    但这人却推不动,回身吩咐道,“你们都愣着干什么,还不助本妃推它倒过去!”

    人们早就认出来,两方面门卫紧追不舍的,原来是淑妃娘娘。大明宫内没有什么女子一向穿着紧身的胡服,且容貌殊丽如此。

    “娘娘,你,你这是”两名郎将不约而同的问道。

    淑妃道,“来不及多说,我是去太极宫见陛下,快来助我!”看来淑妃经过这顿疾奔,又挥缠莺剑砍风杆,人已接近力竭。

    郎将马上招手,上来十一c二个力壮禁卫,大家一起上前,扶住风杆齐声发力,只听木杆根部“咔嚓”一声折弯,只连着丝丝缕缕,众人之力抵抗着西北风的力道,使木杆缓缓朝着东宫的宫墙倒去。

    轰隆一声,木杆的顶端在东宫宫墙上弹了一下,牢牢卡入对面的垛口。

    “娘娘,你c你是想从这里过去?但墙高三丈多,又这么大的风,娘娘万一失足卑将万死难辞其咎啊!”

    淑妃缓了缓,不能再拖延了,说道,“陛下从这里是过不来的,你们速速通知丹凤门,就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