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70章 宫中日常(第2/4页)  大唐之绝版马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巡视禁沟地形时,皇帝曾同德贤二妃说到了延州开荒的必行。

    他说,禁沟以及另外几道南北向的沟壑,以往便是汇入黄河的干涸河床。

    这证明在古时候,潼关一带雨水是很充沛的,至少在秦代,禁沟所处的高塬上,生长的野桑林应当比现在更茂密。

    这便是秦国在与六国的纷争中c立于不败之地的一个重要原因。他猜测,关中平原在秦代,一定比现在更加肥沃富饶,这使秦国有取之不尽的谷物。

    但是再看看此时,随着大唐的昌盛,长安的人口将会日益增多,“粮食,两位爱妃!不处置好粮食,长安早晚有不安定的一天。”

    思晴和崔嫣这才体会到,做一个合格的皇帝有多么不容易,这些日子他走庆州c去延州c潼关换将,心里还得想着长安的粮食。

    皇帝说,当然,供给长安之粮可以从江南经运河c洛阳黄河段c渭河运过来,但什么时候c什么事,都不能只靠一条路子,万一路子断了呢?不战而自乱?

    “再看看渭河以北的大片土地,我们放着泾河c渭河c洛河c黄河这么多的水力不用,只等着靠天吃饭,地空着多可惜呀,”

    皇帝说,“没有雨水c再不引水的话,那里的好地方也只能种些低产的乔麦,其余地方只能长草。”

    “而延州一旦开荒c引水成功,你们好好想想吧,长安北望,遍地谷香,取粮便易快捷,不必劳民伤财,也不必受黄河峡口汛情影响,那么长安将会比任何时候都要繁荣!”

    更重要的皇帝没对两位女子说:河套内有了良田,人口必定繁盛,对长安的拱卫将更坚固,而且对河套之外地带控制c以及军力的投送能力将更容易。

    兴许那个时候,大唐的北方五牧将会往北方走得更远一些。

    而那时由关内c河套地带往东c往西调派兵马,地形c地势正好发挥大唐骑兵所长,“不到那个时候,朕只能令盖苏文替朕暂管着高丽,而葱岭以西更是鞭长莫及!”

    原来,金徽皇帝心中的头等大事,一直都是河套,从这里生发出去的计划雄心勃勃,原来要一直辐射到高丽和葱岭。

    而崖州和江南一带的几件举措,对皇帝来讲只算安内,搂草打兔子,一件崖州程氏父子的事,由长孙润带了两个人完成了,另一件江南置业c及个人垦荒之事,皇帝正是倚仗着徐惠。

    “峻,但你就坐镇潼关,来遥遥地盯着延州吗?”

    皇帝道,“有代抚侯在延州垦荒,还用得着我去盯着?本帝只是想给他琢磨些人手罢了!”

    崔嫣问,“从哪里琢磨人呢?我也没见人啊!”

    皇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抬起手往东指了指。思晴和崔嫣再要问时,皇后柳玉如派人送来的东西到了潼关。

    皇帝先看了黔州刺史罗得刀的来信,“工程已近攻坚,预计明年二月可最终竣工,另有陛下密嘱一事,小人业已探明,确如陛下所料”

    崔嫣探身子过去欲看,但皇帝已将信赴于烛火之上点燃了,惹得贤妃一阵不高兴,皇帝道,“天机不可泄露”。

    然后再看皇后和樊莺写来的信件,得知徐惠患病,而且还很严重,皇帝显得有些焦虑,坐立不安。

    思晴和崔嫣认为他一定打道回长安去,但最后,皇帝给柳玉如回了封信,让她好生照料一下徐太妃,“务使她早日康复”,令快马送回去。

    可能徐惠的病情影响到了皇帝,他不再四平八稳,令送信亲卫回京时,同时传他诏令,让赵国公c江夏王c薛万彻马上赶到潼关来。

    在等待这些人的两日,白天时皇帝携二妃到潼关城中走走,巡视一下关城防务,晚上时便同二妃腻在一处。

    他好像是有临大事之前的兴奋,那个亢奋劲就甭提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