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49章 国事承平(第2/4页)  大唐之绝版马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州去垦荒了,各个沿河流域的富庶州府当然会有不愿意,对不起,这是强制性的,任何佃户原来所在州县不得刁难,乖乖替其销原籍c出据过所,而接纳他们的州县亦不得阻挠,该办的手续都要痛快地给办。

    而且圣诏的最后一句才有诱惑性,你接收了垦荒民户,三年后下州c下县人口达到中州c中县档级,便给你升格。

    赵国公先自暗抽了一口冷气,这是釜底抽薪之法。

    明面上皇帝是在鼓励佃户赴窄乡垦荒,而且注定会有不少佃户积极响应。

    从原来给人卖力气c耍胳膊,到能有自己的土地,只要不是傻子,人人算得出这个帐。

    但此举还有个隐含的意思,那些以各种手段c巧取豪夺了大量土地的官宦c巨财c豪商,空有土地在手,但替他们耕作的人必然大量减少。

    土地无人种,便等于累赘,到时候年时不等人,地主们总得想办法,弄不好原来替他们跑腿c牵马的部曲都得赶出来种地,给主妇打扇c捶腿的丫环也得去织布采桑了。

    长孙无忌想想,对皇帝的这道诏旨也感到害怕,幸好此诏只说是针对江南诸州,没有包括北方,不然,连他也要闹心好一阵子了!

    此诏下达的时间点也极为讲究,正是八月末九月初,各地马上便要进入秋收,佃户们按着契约,很快便可打下粮食。

    只要他们交完了雇主的差事,然后他们便可自由了!

    赵国公不得不说,皇帝此举一下子抓住了根子,窄乡之所以窄,有两个原因,一是人口密集c可授土地少,二是地方荒凉偏僻,无人愿意去开垦。

    这个法子只要施行起来,将遍地有人开荒,土地指定会大大增加,民有定产,人心安定,于国是有利的。

    但长孙无忌就怕皇帝尝到了甜头,再推而广之,跑到江北甚至秦岭一带来推行,那可就要秧及到他赵国公了!

    他暗示某位御史,给皇帝上了奏折,御史委婉地说,此举可能带来原富庶州县人口凋敝,各业萧条,弄不好恐有民怨,甚至引发暴乱。请陛下深思!

    皇帝的回复简单干脆,“萧条?朕将荒僻之地变作繁荣,何来萧条?难道朕放弃大片的荒山c只保极少的富镇才不萧条?暴乱?向来只有民饥生乱,朕鼓励无地佃户们自食其力垦荒,不须朕掏一文大钱,又免收他们两年的地租,他们即可凭借一已之力改善生活,过得体面,何怨之有?”

    御史的这道奏折引发的直接结果,是金徽皇帝再下了一道诏书:廷州刺史高审行提出的,有关“凡肇事者,法外须另缴余田”的法子,朕以为深得民意,赦令在前诏所涉江南诸州即时施行!

    廷州的做法被皇帝大加赞赏,江南各州,如境内富户纨绔c官宦世家子弟中有违法犯事的,除了依律处罚之外,凡是有永业田c口份田以外多余土地的,视罪行轻重,按等罚没若干!

    罚地也是搭头,丝毫不会减轻涉事人的罪等!

    这就更明白了,皇帝不担心佃户们闹事,担心的是那些富户。而且皇帝根本不怕这些人。

    赵国公现在再看,皇帝此举不但有不知多少的佃民拥戴,而且佃民们去往的目的州府,官员们亦是十分欢迎。

    谁不知道辖域内人口多了,带来的可是州县升格c官员升职?

    这么看来,有可能对皇帝此举最为不满的,也就是那些诸州的土地大户,但他们糊里糊涂地便占在了少数。

    皇帝并未登高而呼,但手中都是他的支持者,也难怪他什么都不怕了。

    最近,金徽陛下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这件事情上了,日常朝会还在大明宫含元殿举行,但他每隔一两天便到太极殿处置政事。

    太妃徐惠几乎每天都被皇帝召见,有时只是她自己,听说是在细商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