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93章 此计不俗(第2/4页)  大唐之绝版马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侯——还是与鹞国公有关。

    英冠人杰的赵国公,观察尚书令这么久了,从他做西州别驾时便在观察,居然没有发现这个年轻人行事有一点点徇私c晦暗之处。

    至于马王一个劲儿地提拔长孙润,赵国公根本不认为这算是徇私,光明磊落的很,但又不乏性情。

    这一点就与他的妹夫——贞观皇帝大有类似之处。

    就像在长安城外,载誉归来的堂堂的马王殿下,在众目之下取悦于一个几岁大的蒙童,有人看到了马王的冲动,但长孙无忌却只看到了马王的性情。

    冲动?若他这么爱冲动的话,当年在剑南道平乱时,也许就交待在那了。

    随后,殿中监又在阶下置了一凳,文班赵国公c武班江夏王各有一座。

    两人谦虚着,最后坐下,居然又心有灵犀地对望一眼,异口同声冲上面说道,“微臣谢过太子殿下。”

    李治心内嘀咕道,“你们心里是在谢马王殿下吧。”

    卢国公和鄂国公一向不上朝,因而座位先不必摆放,卫国公李靖最近病情忽然加重,就更参加不了朝会了。

    在世的国公中除了这几位之外,还有个莒国公唐俭c英国公李士勣,但马王没提到这两个人。

    尚书六部的几位首官,个个久在官场,谁都不是等闲的人物,看着他们的顶头上司c尚书令c马王千岁,此时就若无其事地站在李道宗的身边,谁都暗自慨叹。

    太子让座,马王坐了不好,不坐也不好,他就是固辞不受,也会给人留下托大的感觉,有些不给李治面子。

    而李治即便让马王折了面子,也完全可以上演一出宽忍为怀的戏份,马王的失礼c太子的持重,谁更堪主持大事可真是举手无小事。

    谁知只在话来话往之间,马王随手轻轻一拨,难题便解了。

    几位尚书心说,“罢了,只有一心一意c与马王不相猜疑,才是出路。”

    长孙无忌刚刚想到了高审行,太子在上边便提到了这个人,他不与众臣说,而是直朝着尚书令问道,

    “原中庶子高审行,文采c谋划均有可圈点之处,在西州c黔州政声也不错。至于早年的一点过错,代抚侯大约早就追悔了。眼下大唐用人之际,依王兄之见,可不可以再度起用呢?”

    高履行就在底下站着,一听太子的话,他头虽不抬,但耳朵却支愣起来。

    尚书令道,“殿下,此事何不征询一下各位大臣的意见?”

    李治听得出,马王这是有些不认可,但碍于堂上就有高府中人,马王不想明确表示反对。

    李治只好再问一句,“列位臣工是什么主张?”

    没有一个人吱声,李治把排在前排的那些人足足溜了一遍,朝堂上依然鸦雀无声。若是数数的话——不紧不慢地数c数到十五试试。

    再往下数,李治的脸上就该挂不住了,高履行恨不得钻到地底下去,看来,永宁坊和兴禄坊的缘份是彻底地尽了!

    马王恰在此时奏道,“若说知人善任,本王和列位臣工们当然更相信殿下的眼光,殿下对代抚侯有什么委任,只管任便是。”

    这倒是大出李治c众臣c尤其是高履行的意料,想当初,高审行那是想置鹞国公于死地的,此时马王居然吐了口。

    李治有些错愕,他提出这个话题来,目的只在给马王出个难题,一旦马王对此事不吱声c或是激烈反对,那么兴禄坊高府也就彻底倒向东宫了。

    至于对高审行如何安置,李治并未好好考虑过,他微笑着看向马王。

    马王再提议道,“本王也知代抚侯文采见识出众,如果去国子监出任太学博士,以其履历c感悟,去教导那些太学后辈,那么未来我大唐就有更多的栋梁之才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