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82章 胆大心粗(第2/4页)  大唐之绝版马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尚书令说,“问题就出自“冰玉潜龙樽”上!”

    要说清这个问题,就不得不说到鸿胪寺。鸿胪寺是主管接待外蕃君长c及使节贡献的机构。

    凡是与大唐有朝供关系的部族或蕃国,长安都会发给十二枚“雌鱼符”,上面刻有蕃国的名字。

    该国使节来朝,必须携带此符,正月来时须带第一枚,二月来时须带第二枚,依次类推。鸿胪寺内部另有“雄鱼符”十二枚,用以雌雄勘合。

    而蕃国进给陛下的贡品,须由使者入境的州县负责装箱c打好封印护送入京,并且统计贡物名称c数目报于鸿胪寺。

    鸿胪寺验收后,会知少府监及市司,由他们聘请“识物人”c辨认贡物是否值得奏送朝廷,并确定其价格,以作售卖c宫用c或朝廷回礼的参考。

    待使者回本国或本部落时,皇帝陛下会按着识物人确定的贡品等级,给予相应的赏赐,以示礼尚往来。

    “往年,室韦部使者返回本部时,自然会带回与那些珍稀兽皮c山参相应的回赐,”高峻说,“室韦部贡献出了冰玉潜龙樽,但长安的回赐却仍如往年。”

    而且,本该按制颁给的下一年的雌鱼符,居然一枚也没有!

    这不就等同于很明确地告诉了室韦部:我不稀罕你的贡物,明年也不必再来了!?

    “以稀世之珍,换得这样的回馈,放在诸位大人身上会作何感想呢?”

    “这太不可思议了吧?陛下胸有四海,对于主动归化的部族,绝对不会如此行事的!”人们纷纷说道。

    高峻笑了笑,“正是此理!可问题正是出于鸿胪寺!”

    通过翻查底帐,才知道在今年八月前后,典客署十五位典客中,负责东北辽东方向蕃部的,是刚刚入职不久的典客马洇。

    就在昨日,万年县县令姚从利亲执太子殿下的谕令,连夜赶至江安王府,将骑曹参军马洇请到县衙“喝茶”,真相才浮出了水面。

    姚丛利性格谨慎,坐在堂上处理政事的时候,喜欢扎起腰带,整天都不动一动,又很注重仪表。

    此人外表谨慎厚道,内心却很刻薄,每次审讯官司,必定吹毛求疵c穷追不舍,深谙鸡蛋里头挑骨头的精髓。

    若是事先得了上峰的指示,那更要不置人死地决不会罢休的。与其打过交道的人真是既害怕又鄙视。

    有太子的意思在里头,在姚大rén iàn前,马洇只能恨自己不是铁打的了。

    马洇一向重人际c而轻物理,信奉巴结得好就是一万个好。

    以前在黔州的时候,此人不唯案理c只瞧着刺史高审行的眼色行事,胡判原都濡县令刘端锐命案之事,做起来也是连眼都不眨一眨。

    这样的性格,注定会经常做出些利令智昏之事c且心无惧意。不做,不是不想做,只能说是没机会。

    到了典客署之后,马洇自认为又得了通直散骑常侍褚大人这座靠山,胆子当然够大了,猛然见到剔透精美的“冰玉潜龙樽”,马洇便什么也看不到了。

    更兼此人一向视规矩如粪土,而典客署一人一职c事务繁杂c各管一方,各自按着章法处置公务还忙不过来,哪有闲心监督其他!

    马洇只恨,为什么别人是胆大心细,而自己是胆大心粗。

    他忙着将家中的一只玉杯拿过来掉包,根本不知樽c杯之分,因而更不知修改帐册上的名称,甚至忘了将十二枚雌鱼符颁发给室韦部的使者

    而室韦部在重礼铺垫之后,大概在欢喜地等待使者归来c然后上表请入。然后入使长安者回来了

    高峻与皇帝c太子在翠微宫思来想去,与辽北方面的往来中唯一的差错也就是这一件了差得太离谱儿。

    那么,一向与莫贺弗交好c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