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坚持标准(第2/3页)  重生之改天换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好,好,就算是吧?你怎么看?”何保国笑指陈康杰说道。

    “坦率的说,这些年,省城的发展和建设十分迅速,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尤其是高新科技城,这在全国來说都是发展最超前的高科技聚集区,建设的理念和速度起码领先国内同行十年以上,甚至说领先二十年都不为过。至于其他地方,就还是有些凌乱,包括即便是省里主导的梅花新区,也真的不怎么样,进展缓慢,配套设施的完善度比较差。而作为市中心的老城区,集中度比之前还密集,我记得九十年代初,中心城区只有一百五十万人,去年底的统计数据,我记得已经突破一百八十万人口了,我觉得吧,老城区亟待大规模改造,否则,很不利于未來的发展。”陈康杰不加思考的坦率说道。

    “那是你们高新科技城的限制条件太多,很多人都想转移过去,结果却进不去,有的人就算在那边找到工作了,也还只能住在老城区。”何保国带有点抱怨的说道。

    高新科技城虽然是政府在管理,但是其背后的主导者是宏源投资。这点何保国是知道的,要不然管委会主任也不会由他们同意了才能上任。更何况,高新科技城的建设和大部分产业都与欧阳震华和陈康杰有关,如果沒有了他们,高新科技城就是一座死城,二十年,三十年后也难以达到今天的规模。

    目前,高新科技城的产值每年以超过百分之六十的速度在增长,几年之间,其GDP的规模已经从一百亿元猛增到一千五百亿元,整个省城的GDP,新崛起的高新科技城竟然占了一半,这在国内,是一个十足的奇迹。而且,目前高新科技城所占的人口只有全市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强。

    “干爹,那是高新科技城,聚集的是高新科技企业,不是一个移民新区。所有的政策都必须是为了促进高新科技产业这个目标。你说,作为大多数的市民或者农民來说,让他们移居的高新科技城有用吗?有意义吗?的确,高新科技城就算扩展了,也只可以容纳一百万人,目前只有将近二十万人在那里工作和生活,这不代表就应该吧其余的容量让出來。就我所知,目前每个月有一千人会进入到高新科技城工作,这里面超过百分之七十都具有大专学历,未來这个速度还会极大的加快,如果不严格控制住进入的条件,那片区域用不了多久就会沒有可容纳高科技人才的地方了。从长远计,准入的尺度是一定要控制好的。”陈康杰激动的解释道。

    重生之前,陈康杰去过不少国内所谓的高科技园区。说实话,有些高科技园区是名不副实的,政府为了急功近利的取得政绩,不少明显和高科技不相关的行业和产业都被放进去,甚至有些高科技园区变成了房地产开发区,有些高科技园区的人员农民工占了大部分。当这一切都已成事实,那么后來者想再扭转和改变,就难比登天了。

    目前,高新科技城的审批还是比较严格的,这源于它有两套审批体系,一套是政府系统的,就是拿到政府“高新企业”称号的企业可以进驻,另一套就是由高新科技城管委会委托成立实际是由宏源投资出资建立的一家市场管理调查公司,这家公司不大,只有两百多人,不过里面囊括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他们会就进驻的企业做一个全方位的评估,如果评估的结果是属于高新科技行业或者潜在的高新科技行业,那么就算它沒有取得政府的“高科技企业”称号,也能入住。这样的评估非常适合于中小企业或者一些创业者。

    面对如此严格的审批,这些人之所以愿意将公司设置到高新科技企业里面,那这里有一些独特的吸引力。首先,是这里的配套设施完善,而且价格还不贵,例如办公用房和居住用房,其标准比很多沿海大城市都高,可是价格却只有几分之一。其次就是这里的政策比较优惠,例如对于企业所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不管是研发人员还是管理人员,政府都会提供补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