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一章 救赎(第2/3页)  永历四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白流苏的美丽和善良,而且将许都之乱、甲申国难、清军南下弘光朝灭亡、以及鲁王监国和朱大典殉国等历史事件进行了完美的融合,给范柳原塑造成了一个长于空谈、不善实务的普通士人形象。到了大结局时,范柳原为了给二人找吃的被清军杀死,而白流苏则在获救后得知范柳原的死讯便上吊自杀,活生生的把这个爱情故事写成了悲剧。

    可仔细一想,这个改良后的故事难道不就应该是个悲剧吗?!

    酒不知道上过了几壶,温酒的热水也换过了多次,陈文一边饮着酒,一边细细品读着这篇融入了明末历史的故事,直到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才彻底看完。一时间,倒是让他回想起了从前歇班时坐在家中看着某部经典小说的过往。

    “谪凡兄大才,故事跌宕起伏,酣畅淋漓,确实远胜在下先前写过的那个故事大纲。”

    “不敢。本来在下是打算写作范柳原出去寻找食物时,白流苏在枯井中被鞑子发现,惨遭,而范柳原在找到食物回来后只看到了白流苏的尸体,于是在清军封刀后他便愤而投奔王师。但是思来想去,却还是下不了笔,暂时就只能这样了。”

    从沉默中灭亡,到沉默中爆发,至少在陈文看来,后者要优于前者。可是再看李渔,说出这话时却是一阵的疲惫和感伤,陈文记得李渔的文字不是这个样子的,或许自己的所作所为给他带来了不小的负担。

    “阁下有所不知,接到这个故事的大纲已有数月,在下可以说是写写停停,直到前不久才彻底写完。期间几次撕稿,几次想要弃笔,否则早就送到阁下案前了。”

    李渔一语说罢,陈文突然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没等他想好如何回应,李渔却像是打开了闸门一般,将积聚多年的心里话释放了出来

    “接到阁下的大纲时,在下差一点儿就把书信给扔了,因为那场血腥的屠城,在下是实在不想再去面对。可是由于阁下先前送来的那个故事确实吸引了在下,所以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思读过了一遍大纲,然后是第二遍,第三遍。一整天的时间,在下想出过十几个故事背景,整个故事的具体情节也多有浮现于脑海,只差动笔。”

    “可是当在下提起笔,却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这个故事似乎哪里不对似的。直到几天之后,在下才想明白,并非是故事不对劲,而是在下从内心里不愿意去面对。”说着,李渔便自顾自的到了一杯酒,一饮而尽。

    “浑浑噩噩的过了近半个月,在下觉得不能这么下去了,于是便提起笔按照阁下的大纲和此前脑海里的情节去写。可越是写就越是心烦意乱,最后只得停笔,但到了第二天就又提起了笔。就这样,几次之后,总算是从中走了出来,但是文字和情节上的许多东西却必须不断的斟酌。”

    “好容易把前面的故事写完,可是写到了最后的那段屠城时,先前的感觉似乎有回来了……”

    “在下初到杭州,虽有友人资助,却始终没有一个正经的营生,家中用度艰难,若非山妻持家有方,只怕早就饿肚子了。自从此前得了阁下送来的稿酬,家中总算是宽裕许多。不怕阁下笑话,那些天在下总是在想,若是弃笔不写,家中就又得艰难度日,所以只得硬着头皮继续写下去。”

    “原本在下是打算写完后就让阁下的从人带回来的,可正好是这时,临海伯在衢州大败鞑子的消息传到了杭州。”

    “回想起那个始终没有写下去的结局,在下才想明白,正是王师的努力才让更多的有情人能够终成眷属,不至在鞑子的野蛮屠戮中阴阳永别。如果中国被夷狄窃取,那么就会有更多的范柳原和白流苏被鞑子残害,世间的美好也只能存在于故事之中。”

    “所以,在下决定离开杭州,带着家人和有着同样想法的朋友回到金华投效王师,顺便把这份手稿交给阁下,同时也请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