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三章 文武(第2/4页)  永历四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这个问题其实在大殿上的时候李家兄弟就已经向鲁监国和那些文武重臣汇报过,只是有些话不可入众人之耳,便总会留下一两句关键的说与真正管事儿的人。

    “天台山众将远不及此前的四明山众将,无论是规模,还是战斗力上都要逊色不少。其中实力最为雄厚的乃是新昌伯的人马,兵力达万人之众不说,最近又在编练一个新的战阵,看上去好像有些威力。只是……”

    “只是什么?”

    闻听到张肯堂的问话,李锡祚立刻做出了回答:“只是据新昌伯所言,此阵乃是陈帅的手笔,虽然与当前的阵法不太相符,但却也是暗符兵家之理。”

    又是陈文?

    陈文这个人从被人所知以来,其人出镜率实在高得吓人,这让张肯堂感到有些不习惯,毕竟那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世袭武人,在大明朝实在是太过普遍了。只是张肯堂乃是天启五年的进士,久经仕宦,崇祯朝就坐到过福建巡抚的位置,虽然对此有些诧异,但也没有露出什么异样的神色,至少内室之中的李锡祚和李锡贡并未看出些什么。

    “大兰山王师的余部呢?”

    大兰山明军在浙东宿称劲旅,两次攻陷上虞县城,数次击溃清军的围剿,盘踞大兰山,使浙东列城为之昼闭,自然会更为张肯堂关注一些。

    “大兰山王师原本有六个营的编制,黄都督、刘都督在四明湖之战中殉国,前、左、右以及中营也被取消建制,只有南塘营和后营尚存。后营自四明山撤离,到达天台山时只剩下了四百余人,其主帅毛明山于日前也离开了天台山,现有副将叶世荣暂领。”

    “南塘营本部编制六百余人,四明山殿后战中阵亡三十余人,伤不足百人,皆已补充完毕。末将等抵达时南塘营已经扩编到千余人,正在接受训练。末将以为,南塘营以成军不过三个月的新营头击溃提标左营,实乃难得一见的强兵。”

    听到这个回答,张肯堂点了点头,提标营是什么样的战斗力他虽然没有亲眼见过,但是就连一向自视甚高的张名振也不敢轻撸虎须,想来是当年江上师溃时见识过其锋芒。既然陈文能够以少胜多击溃这样一支劲旅,甚至生擒提标左营副将李荣,那么南塘营的战斗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或许真的是太祖高皇帝保佑,为监国殿下降下一位中兴名将也说不定呢。

    “末将曾经和王巡抚谈过,据说陈帅一向是按照那本根据家祖所言撰写而成的《武靖遗书》和戚少保的兵书操练兵马,所以时有出人意料之举。”

    由于李家兄弟的分工,李锡贡始终留在大兰山明军的临时老营,有些东西虽然未必是真的,但是话却还是要说出来的,毕竟这个谣言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此外,末将在大兰山王师的老营期间,曾经听百姓和一些官吏士卒谈论,这陈帅据说是蓬莱戚家的女婿,眼下南塘营的鸳鸯阵便是承袭于蓬莱戚家的家传绝学。”

    “哦?”

    蓬莱戚家便是戚继光的家族,明朝中后期但凡是个有些级别的武将家中都会收藏几本戚继光的兵书,看不看两说,却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可是,这世上那么多本《纪效新书》《练兵实纪》之类的兵书,这鸳鸯阵却只有陈文敢拿出来用,而且他还是从北方南下投军的,传出这样的谣言也是在所难免的。

    只不过,张肯堂和李家兄弟这样的勋贵子弟不同,他是进士出身,曾在多地为官,坐过知县、当过御史、干过巡抚;甲申之后,执掌过吏部、漂泊过海外,此间更是坐到了鲁监国朝廷的内阁首辅大臣,文官首领。这样的人自然不会听信这些无稽之谈,因为在他的经历中,更加无稽的段子都听过太多,这个什么戚家的女婿,实在不值得惊叹。

    “其他各路王师呢?”

    见张肯堂不为所动,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