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章 答案(中)(第2/3页)  永历四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武帝已经殉国了,而永历帝还在和鲁监国并立,他又何必因为这个引人不快呢。

    可是,这个回答显然不足以取信于他们,只见王江直截了当的说道:“辅仁人才难得,不如留在这大兰山,本官可以和王经略联名向监国殿下保举个一官半职。至于带信之事,辅仁若是信得过本官,本官可以找人代为传达,如何?”

    “这……”听到这话,陈文怦然色变,绝对不能留在这里,生死不论,留下来就势必赶不上明年施琅降清了。

    既然如此,还是说实话好了。

    陈文起身行礼。“二位上官赏识之恩,在下铭感五内。只是在下此去除了送信还准备投效忠孝伯军前,还请二位上官恕罪。”

    这个回答显然出乎王翊和王江的预料,他们对视了一眼。王江便开口问道:“投军为何要去福建,浙江一样有王师在。”

    浙江和福建的明军能一样吗?

    陈文清晰的记得,明年舟山之战后,鲁监国系统的明军纷纷成为郑成功部下,就连鲁监国本人也在郑成功的地盘上当起了寓公。只有定西侯张名振所部还在勉力维持着浙江明军的独立性,即便如此,张名振所部在军事行动上一样要受到郑成功的节制。

    而这期间,从永历五年的舟山之战后开始算,到永历十三年的南京之战,浙江明军的兵力和战斗力没有丝毫提升不说,反倒下降了不少。

    反观福建明军,虽然郑成功几乎每次连战连捷后都会遭逢大败,但是到了南京之战时已经坐拥十几万大军和一支横行中国海的舰队。也正是凭借着这样规模的军队,他才有机会进行这场豪赌。

    接下来该怎么说呢?

    陈文斟酌了下措辞,说道:“并非在下小视浙江王师,只是在下留在浙江的话不过是个无用之人,若是去福建的话,对于驱除鞑虏、中兴大明的事业还能尽一些绵薄之力。”

    “此话怎讲?”

    “我家经商多年,也接触些海贸的生意。虽然只是在海商出海前出售需要的货品,待他们返航时收购并转卖他们带回的方物,但是对海贸也算略知一二。”

    “海贸?”这个回答勾起了王江的兴趣。“浙江一样可以做海贸啊,何必舍近求远?”

    这人还挺执着的嘛,无奈之下陈文也只得继续说道:“忠孝伯一家做海贸多年,在福建广东甚至是浙江都有人脉和货源,在海上有信誉和不被人轻视的舰队,在倭国、朝鲜、大员和马尼拉等地都有出货的渠道,而这些浙江王师都没有。”

    “原来如此。”对于商贾之事,王江作为总掌大兰山明军后勤的官员也是懂得一些的。陈文所说的东西虽然新鲜,但是对于他而言一样脱不开行商坐贾的那一套。

    只见王江故作轻蔑的笑了笑,说道:“据本官所知,忠孝伯不过万余军士,辖地不过数个海岛,辅仁就算海贸做的再好又能如何?”

    这是在玩激将法吗?

    陈文心中苦笑,形势比人强,他今天必须说服这大兰山二王,否则便是前功尽弃。既然如此,也只能硬着头皮说下去了。

    “在下相信,未来几年之内,忠孝伯的麾下可以迅速扩张到二十万大军,从而成为决定我大明能否中兴的一支决定性力量。”

    “海贸利润竟如此丰厚?”

    陈文摇了摇头,又拿了张纸自顾自的画了幅福建及台湾的地图。“并不是海贸利润的问题,海贸首先要有货源,现如今鞑子占据大半个中国,哪怕忠孝伯人脉再强,也一样拿不到多少货物去做海贸,又何谈利润二字。”

    见眼前的二人已经被他所言之事吸引,陈文便在地图上台湾海峡的位置画了一条线,然后手指着继续说道:“关键在于地理位置,泰西海商想要把货物运到江浙和北方或者贩到朝鲜和倭国,必然要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