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 武皇后的新政(第2/4页)  唐朝小闲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中原人看来,背井离乡是很凄凉的事,只不过在韩艺的主导下,这方面的限制变得很松,如今武媚娘又将它给收紧。

    这其实也是典型小农经济,与商业发展是敌对的,这人都不动,这商业不可能发展的起。

    第三条,也就是重头戏,就是全面征收商税,市税不增,但将作坊税提到市税的两倍,另外,关税提高到百分之五,前面是千分之五,如今等于提高了十倍,这还不止,其中粮食和丝织品的关税,更是提高到了百分之七,因为农桑乃是全民经济,百姓主要反对的也就是这两方面,限制商人操纵全民经济,给你百分之七的税,那商人只能涨价,那么就不具备优势,因为这东西家家户户都生产,你的货进来,我的生计反而受到影响,这是完全符合民意的。而这关税主要是在收,因为富商都集中在长安,在收就可以直接存入国库,总之,你上船就得交税,不是说出国,现在唐朝出国也只有吐蕃可以去了。

    不但如此,还新增了山泽矿税,这方面的税收都是非常高昂,直接是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因为这些都是商人争夺的资源,增开山泽矿税,无疑又增加商人的成本。

    当然,这些都是针对中原地区,半岛、西北都不包括在内,武媚娘也不傻,征税征到西北去,西北的百姓会理她吗?可能都不认识武媚娘,征他们的税,只会自找不痛快。高句丽那边的话,因为才刚刚打下来,都还没有恢复过来,并且军方是有涉及的,当时商人主要都是跟军方打交道,签订的契约是有军方的背景,武媚娘可没有胆量去撕毁军方的契约。

    军方也没有人忠于武媚娘,人家那都是忠于李治的,包括李绩在内,哪怕是在历史上,军权也一直都在李治手中,直到李治去世之后,武媚娘才逐渐掌控军权。

    不过,这已经足够了。

    第四条,就是增加八品以及八品以下官员的俸禄。这一条就是纯粹笼络人心,因为武媚娘借李义府提拔上来的人,现今都集中在八九品,等于武媚娘借此巩固自己在朝中的势力。

    至于那附加的一条,就是父亲在世,母亲去世,也得守孝三年,原本是守孝一年的,这也体现出男尊女卑的思想。这看似不起眼的一条,其实里面是大有内涵,武媚娘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她不会做无用之事,这一点她跟韩艺非常相似,故此他们一直都很有默契,这其实提升妇女的地位,她也是妇女,不也是提升她的地位么,而且她借孝道,来提升妇女的地位,这个非常巧妙,顺便还能恶心一下韩艺,孝道越被人看重,那韩艺的行为就越被人鄙视。

    李治也是看过的,也都同意了,因为他也不太懂韩艺的政策究竟怎么玩,武媚娘拿出来的政策,都是延续中原王朝一贯的政策,没有什么错可以挑的,难道说劝农桑、薄徭赋是错的吗?

    哪怕韩艺在,他也不能说错,这要说错的话,那就是跟天下百姓作对。

    在李治点头之后,武媚娘就立刻颁布自己的新政。

    百姓开心呀,又是给奖金,又是减税,这能不开心么,尤其是两都百姓,他们都高兴的疯了,今后咱们再也不要去服役了。官员也都高兴,因为底层官员是最多的,加工资,他们能不高兴么。

    地主、士绅也都高兴。

    武媚娘的新政说到底就是拿富人的钱,来贴补穷人,杀富济贫。

    这也没有错,可关键是,富人也有好几种呀,地主是富人,官员也是富人,但是武媚娘却只征收的商人的税,地主和士绅当然也高兴。

    百姓开心,官员开心,地主也开心,那可以说是普天同庆。

    而且武媚娘做得是有模有样,传令各地,告诉那些地乡绅、地主,这朝廷已经做到了极致,你们那些人要知足,别再去堵码头,拦路了,赶紧回去种地。

    很快,大家都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